作者:温才妃 廉文文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12-18
选择字号:
北京农学院:开好讲好乡村振兴“大思政课”

 

■本报记者 温才妃 通讯员 廉文文

作为农业院校,北京农学院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持续打造具有“首善标准、红色基因、北农特色”的乡村振兴“大思政课”,用实际行动落实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的《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强调“大思政课”的实践性、现实性,凸显农业院校与“乡土中国”的紧密联系。

北京农学院大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为首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北农智慧”和“北农力量”。学校相关案例获评“北京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十佳案例”“首都教育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优秀案例”。

建设乡村振兴“大课堂”,厚植学生爱农情怀

夯实延展实践教学“大课堂”。依托“3+1”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拿出一年时间组织学生到田间地头、场站基地“大课堂”中“摔打磨炼”,练就兴农本领,拉近与“三农”的距离。

创新开展社会实践“大课堂”。近3年暑期,学校共组织1300余个团队8000余名师生奔赴北京所有区和京外22个省份“三农”一线,开展支农扶农社会实践。师生团队践行学农爱农、强农兴农的使命担当,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赢得农民信任、赢得百姓口碑、擦亮北农“金名片”。学校入选首都高校师生服务“乡村振兴”行动团队数量、获奖数量均居全市高校之首。

深入拓展思政教学“大课堂”。学校积极探索适合农业院校人才培养需求和服务乡村振兴的思政课改革创新路径,突出“红绿融合”,将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入思政课堂。在“三农”一线建立思政课实践基地,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师生团队“清芒谷”将艺术设计、科技与农业要素相融合,打造农林院校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的新模式,获评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学校甘薯繁育种植团队给甘薯种植户送去大量实用管用的信息和技术,相关案例入选省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北京农学院是连续四届入选该项目的唯一一所北京市属高校。组建以思政课教师为主的“三农”宣讲团深入宣传宣讲,不断增强思政课的“农味儿”,适应北农学子“口味儿”,厚植学生爱农情怀。

搭建乡村振兴“大平台”,增强学生强农兴农使命担当

京津冀农林高校协同创新联盟搭建“大平台”。学校深刻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聚焦京津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需求,与京津冀农林高校协同构筑了乡村振兴“大思政课”的广阔舞台。2023年11月26日,学校举办三地农林高校协同创新联盟大会,联合发布《协同发展十项举措》,三地九校师生联合倡议:发扬自找苦吃精神,同上一堂“乡村振兴大思政课”。

深化校地合作产教融合拓展“大平台”。学校全面加强与属地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全方位合作,集合社会优势资源,提高学校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校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和贡献率。北京农学院先后与平谷、昌平、延庆、怀柔、密云以及未来科学城、大北农集团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展深度合作,为乡村振兴“大思政课”不断拓展平台。

深化校地合作产教融合拓展“大平台”。学校充分发挥乡村振兴驿站、科技小院、博士农场、教授工作站、大学科技园等平台优势,把学校千亩农场、万亩林场以及200多个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全部打造为乡村振兴“大思政课平台”,以此为依托组织学生走进农村、走近农民、走向农业。

用好乡村振兴“大师资”,练就学生兴农本领

校领导带头深入田间地头讲“大思政课”。学校坚持以乡村振兴“大平台”、大事业聚才、容才、用才、成就人才,校领导经常性深入田间地头讲“大思政课”,春天与师生同种“责任田”,秋天与师生共采“丰收果”,让乡村振兴“大思政课”有滋有味有内涵。

广大教师踊跃奔赴田间地头讲“大思政课”。通过“红色1+1”师生党支部与农村党支部对接共建、“百师进百村”、“人才京郊行”、教师科技挂职等机制,广大教师深入田间地头,做给学生看、带着学生干、帮着农民赚。

榜样典型入校讲授“大思政课”。学校服务乡村振兴“大思政课”除了“走出去”外,还积极“引进来”,广泛邀请农业领域领导干部、专家学者、杰出校友以及乡村“大户”“能手”走进校园、登上学校“尚农大讲堂”授课,向师生传授服务乡村振兴的专业知识,讲述身处“三农”一线的鲜活故事,通过发挥典型示范带动效应,增强乡村振兴“大思政课”感染力、实效性,教育引导师生把强农之志转化为兴农之行,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新时代,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是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北京农学院将在党委坚强领导下,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持续在服务国家和首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中,讲好用好新时代“大思政课”,教育引导广大北农学子早日成为堪当乡村振兴大任、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以实际行动回答好“教育强国、北农何为”“农业强国、北农何为”这一重要时代课题。

《中国科学报》 (2024-12-18 第2版 国际)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山大学极地”号执行渤海冰区综合调查 新研究揭示光学湍流特性
美国黄石火山活动可能向东北方向转移 春节前最后一次!APP论文&基金新活动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