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教授关大博和合作者分析认为,到2060年,气温上升或因热应激对劳动生产力和供应链中断的影响成为经济损失的一个主要原因。相关研究3月14日发表于《自然》。
人们一直担心全球气温上升会对全球产品或服务供应链产生严重影响,并可能造成社会经济代价。此前研究显示,气温上升的直接影响会使员工健康状况下降(如通过热射病)并导致生产力随之下降,但间接影响一直缺乏全面分析,比如供需不足引起的生产停滞。
关大博和同事报道了到2060年热应激对141个地区和65个领域的社会经济体系的影响。他们评估的情景结合了预测温室气体排放量和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路径,后者的范围从一条可持续路径到一条经济产出和能源使用不受约束的路径。
研究者预计到2060年,取决于不同情景,全球经济损失总计为0.6-4.6%,损失包括健康损失(37%-45%)、劳动生产力损失(18%-37%)和间接损失(12%-43%)。在最高的估算值下,经济损失达24.70万亿美元。
直接损失最显著的地区为气温升幅最大的地区(如非洲中南部),而间接损失的波及范围更广,对美国和中国这类制造大国的影响更严重。研究表明,各国需要加强供应链以适应热应激并预防气温上升造成的经济损失。(来源:中国科学报 冯丽妃)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4-07147-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