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Mooseok Jang 来源:《光:科学与应用》 发布时间:2024/11/3 16:06:05
选择字号:
具有大采样密度和大角度视场的Meta Shack-Hartmann波前传感器:复杂物体的相位成像

 

研究背景

光学成像技术在科学研究、工业检测和生物医学成像等多个领域扮演着关键角色。波前传感器作为提升成像系统性能的核心组件,能够测量并校正光波的波前畸变,对于实现高分辨率和高对比度成像至关重要。Shack-Hartmann波前传感器(SHWFS)因其出色的性能和稳定性,在自适应光学系统中尤为常见。

超表面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光学领域,它通过在二维平面上设计特定的微纳结构来控制光波的传播特性。与传统光学元件相比,超表面技术提供了更高的设计自由度和更紧凑的尺寸,使得光学系统更加轻便、灵活。在波前传感领域,超表面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传感器的性能,包括增加采样密度和扩展视场角度。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对于高精度光学成像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在生物医学成像领域,高精度波前传感器有助于深入研究细胞和组织的微观结构。在工业检测领域,它们能够提高产品质量检测的准确性。此外,随着超表面技术的不断成熟,预计未来波前传感器将在更多领域发挥关键作用,推动光学成像技术向更高水平发展。

技术挑战

超表面增强型Shack-Hartmann波前传感器(meta SHWFS)面临的首个技术难点是如何显著提升传感器的采样密度。传统波前传感器受限于微透镜阵列的制造技术,这限制了它们在测量缓慢变化波前结构时的性能。为了实现高采样密度,需要开发更精细的微透镜制造工艺,并优化镜头阵列的布局,这在技术上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第二个技术难点是扩展传感器的视场角度。meta SHWFS需要能够处理更大的入射角,这要求微透镜具备更大的接受范围和更高的数值孔径。设计这样的微透镜并确保它们在整个视场范围内保持一致的性能,需要精确的光学设计和先进的制造技术。

超表面的精确设计是另一个关键难点。超表面由大量亚波长尺度的结构组成,这些结构必须精确设计以实现所需的相位延迟,同时保持高效率和低损耗。这不仅需要对光与材料相互作用有深入的理解,还需要复杂的设计算法和高精度的制造过程。随着采样密度的提高,传感器会产生大量数据,这就要求有高效的算法来实时处理这些数据。开发这些算法需要深入的数学建模和计算光学知识,以确保能够快速准确地从测量数据中重建出波前和相位图。最后,制造工艺的精确性和成本效益是实现商业化的关键。超表面的制造需要极高的精度,同时还要控制成本,以便大规模生产和广泛应用。这要求开发新的制造技术和流程,以实现高精度和高产量的平衡。

创新研究

为了提高采样密度,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的Mooseok Jang研究团队开发了meta SHWFS,通过采用超表面技术,显著提高了波前传感器的空间分辨率,如图1a为meta Shack-Hartmann传感器原理图。这一改进突破了传统SHWFS的密度限制,为高精度光学测量提供了可能。针对视场角度的限制,研究团队通过优化微透镜设计,将meta SHWFS采样密度提高到5963 mm-2,最大接受角度提升至±8°,空间分辨率提高了100倍,相位梯度提高了10倍。这一改变使得传感器能够适应更广泛的应用场景,拓宽了其在自适应光学、天文观测和生物医学成像等领域的应用潜力。

图1. (a) meta Shack-Hartmann传感器原理图;(b) 相位重构对采样密度的影响;(c) 传感器采样单元及相关小透镜参数示意图;(d) 不同焦距下的最大允许位移、定位精度及其比率。

在超表面设计方面,研究团队通过精确控制SiNx矩形立方体的尺寸和排列,实现了在532 nm波长下的2π相位覆盖。这一优化提高了传感器的聚焦效率和波前测量的准确性。为了应对高采样密度带来的数据处理挑战,研究人员开发了高效的算法,能够快速从传感器数据中重建波前和相位图(见图2)。这些算法的优化确保了传感器在实时测量中的实用性。团队采用了先进的电子束光刻和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实现了超表面的高精度制造。这些创新的制造工艺不仅提升了产品的质量,也有助于降低成本,推动了传感器的商业化进程。

图2. (a) 通过meta SHWFS进行相位成像的实验装置;(b) 第一行、第二行和第三行分别代表地面实况图像(SLM 的输入图像)、重建相位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值。

通过这些关键技术改进,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的Mooseok Jang研究团队成功克服了波前传感器在采样密度、视场角度、超表面设计、数据处理和制造工艺方面的挑战,为光学成像领域带来了创新的解决方案。该成果发表在《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题为“Meta Shack-Hartmann wavefront sensor with large sampling density and large angular field of view: Phase imaging of complex objects”。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的Gi-Hyun Go和Mooseok Jang分别为论文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

总结与展望

研究人员提出的meta SHWFS是一项突破性技术,通过结合超表面设计,实现了传统波前传感器无法达到的高采样密度和大角度视场。这项技术不仅提升了光学测量的精度和效率,还因其高分辨率和大视场能力,在生物医学成像、自适应光学和工业检测等领域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

这一技术的高采样密度和大角度视场特性,使其在处理复杂光学场景时更为出色。此外,实时数据处理算法的开发,保证了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的快速响应和准确性,这些都是传统技术所无法比拟的。

通过进一步优化和集成有望推动便携式和现场检测设备的发展,特别是在需要早期诊断和实时监测的生物医学领域。随着制造技术的进步和成本效益的提高,预计meta SHWFS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精密工程、遥感探测和消费电子产品。此外,该技术还有潜力与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算法结合,以实现更加智能化的光学测量和图像处理。(来源:LightScienceApplications微信公众号)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377-024-01528-9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这场赛事探索自动驾驶的“最后一公里”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