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颜文等 来源:《古地理学、古气候学、古生态学》 发布时间:2022/9/4 20:24:23
选择字号:
南沙珊瑚岛礁发育演化研究获进展

近日,在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任务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颜文领导的“赵焕庭南海岛礁科学钻探研究攻关突击队”研究团队,在“南科一井”岛礁发育演化方面的研究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古地理学、古气候学、古生态学》和《地球物理学研究杂志: 地球表面》。

星罗棋布于南海的珊瑚礁是南海最重要且独特的地质体,在维护我国海洋领土完整、行使国家主权、资源供给及生态和气候环境变化研究等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珊瑚岛礁的发育演化和成因问题最早可追溯到1842年的达尔文沉降理论,迄今科学家们已提出了多种模式和理论,但仍存在许多争议的问题或难以解释的现象,如不同区域和类型岛礁的发育过程和模式、环礁形成的主控因素等。

研究团队以揭示珊瑚礁的形成过程和发育模式为主要科学目标之一,2017年在南沙群岛实施完成了“南科一井”科学钻探。该井是南海南部第一口穿透礁体的全取芯科学深钻,总进尺2020.2米,取芯率达到91%,是目前世界岛礁全取芯深度最大的科学钻井。

研究团队综合南沙美济环礁“南科一井”样品的锶、碳、氧同位素和矿物学、微体古生物学以及元素测试数据,分析探讨了美济环礁的形成和演化历史,将该珊瑚岛礁的演化划分为多个阶段,提出整个珊瑚岛礁的发育过程可以用阶段性侵蚀-沉积模式来解释。研究认为,热带地区的许多珊瑚礁可能并不会长期持续繁荣生长,发育过程中沉积间断较频繁出现甚至有时可能持续数个百万年。

针对第四纪以来的珊瑚礁发育过程,研究团队对美济环礁上新世晚期(2.65Ma)以来的发育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重建了礁体地层的沉积过程和泻湖的演变过程。研究认为,环礁的形成是因暴露时期的空间差异性岩溶而致的中间低、周缘高的地形,而非珊瑚和珊瑚礁在平台周缘的优先生长。泻湖内接近海平面的点礁的形成,是基于珊瑚和珊瑚礁在泻湖内地形高点之上的优先生长。研究成果为全球环礁成因提供了新认识。

上述研究工作得到了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人才团队引进重大专项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王宽诚教育基金经费资助。“南科一井”野外科学钻探的全体工程技术和科研工作人员也参与该工作。(来源:中国科学报 朱汉斌 李淑)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16/j.palaeo.2022.110957

https://doi.org/10.1029/2022JF006812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6000年古迹揭示石器时代建筑者的工程智慧 森林可持续经营:给陆地碳汇扩容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