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伯利亚永久冻土层中洞穴狮幼崽浅析 | MDPI Quaternary |
|
论文标题:The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Cave Lion Cubs Panthera spelaea (Goldfuss, 1810) from the Permafrost of Siberia(西伯利亚永久冻土洞穴狮子幼崽Panthera spelaea(Goldfuss,1810)的初步分析)
期刊:Quaternary
作者:Gennady G. Boeskorov, Valery V. Plotnikov, Albert V. Protopopov, Gennady F. Baryshnikov, Philippe Fosse, Love Dalén, David W. G. Stanton, Innokenty S. Pavlov, Naoki Suzuki and Alexey N. Tikhonov
发表时间:4 August 2021
DOI:10.3390/quat4030024
微信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1MzEzNjgxMQ==&mid=2650056516&idx=2&sn=d7
10f42d3bfed32340c9902d8b916eec&chksm=f1d91d80c6ae949681ebdd358745832930586
299455466536ab731a48a5830210285b1cfcc9c&token=1792528896&lang=zh_CN#rd
期刊链接:
https://www.mdpi.com/journal/quaternary
文章导读
哺乳动物的多面性和耐人寻味的进化历史,与地史时期古地理、古气候和古环境的变化交织在一起,共同导致了今天多样的生物物种和生态地理环境。第四纪时期地球气候系统发生了剧烈变化,因此,第四纪研究对于探究哺乳动物群落动态的影响因素及生态地理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变化具有特别意义。近日,发表在Quaternary 期刊的文章“The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Cave Lion Cubs Panthera spelaea (Goldfuss, 1810) from the Permafrost of Siberia (《西伯利亚永久冻土层中洞穴狮幼崽浅析》) ”被CNN等媒体报道,并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关注。
迄今为止发现的保存最完好的冰河时代动物
更新世的西伯利亚北极地区遍布着大型哺乳动物,其中包括处于陆地生态系统顶端、现已灭绝的洞穴狮子 (Panthera spelaea)。本文对两只洞穴狮子幼崽的冰冻木乃伊进行了初步描述,其中母狮名为“斯巴达”,公狮名为“鲍里斯”。值得关注的是,这两只幼狮保存得相当完整,其爪子依然锋利,毛皮依旧完整,甚至连胡须都被保留下来,仿佛只是陷入了熟睡。虽然两只幼狮生活在不同的年代 (母狮生活在距今27,962 ± 109年前,公狮生活在距今43,448 ± 389年前),但它们的年龄相似,均为1到2个月。研究人员对这两只幼狮进行了微生物检测和传染病检测,并对其形态进行了分析,使用了计算机断层扫描、放射性测年、生物病理检测、遗传鉴定等手段,对幼狮进行了全方面的检测与分析,探讨了洞穴狮子的生活环境、死亡的可能原因、捕食结构以及社会结构等。
洞穴狮子幼崽的冰冻木乃伊化石的外观:(a) 雌性斯巴达;(b) 雄性鲍里斯。小狮子头部侧面照片:(c) 斯巴达;(d) 鲍里斯;(e)从上方看到的斯巴达;(f) 斯巴达深棕色“刷子”一样的尾巴。
追踪溯源
参考非洲狮群,洞穴狮子幼崽面临的主要威胁可能是食物短缺、捕食者或其他成年雄狮。根据洞穴狮子的遗体状态,研究人员推测这两只洞穴狮子并非在被捕食状态中死亡,而有可能死于泥石流,或者掉进了永久冻土的裂缝中。结合旧石器时代的洞穴画,该类狮子的成年个体没有明显的鬃毛,可能并非群居,且与非洲狮有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幼狮耳朵前部为浅色、后部为深色,出生时尾巴末端没有黑色毛簇,身体和四肢上没有明显的黑斑,这是狮子幼崽的典型特征。母狮斯巴达的毛色为灰色到浅棕色,而公狮鲍里斯的毛皮则呈较浅的灰黄色。浅色毛皮可能是随着洞穴狮子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呈现的,也可能是对北方广阔平原积雪覆盖景观适应的结果。雅库特洞穴狮子则拥有更厚重绵密的毛皮,以适应寒冷多风的极地生活。
来自 Chauvet 洞穴的成年洞穴狮子的精选画作,这些洞穴狮子的头部毛皮呈现出有趣的色彩。
“Found frozen deep in the Siberian Arctic, the cave lion cub looks like shes asleep and one touch might awaken her.”
“Sparta is probably the best preserved Ice Age animal ever found, and is more or less undamaged apart from the fur being a bit ruffled.”
——节选自CNN报道原文
本篇文章收录于特刊“Advances in Quaternary Studies: The Contribution of Mammalian Fossil Record II (第四纪研究进展:哺乳动物化石记录的贡献 II)”。
特刊客座编辑:Prof. Dr. Maria Rita Palombo
特刊信息:
本特刊旨在介绍该领域的最新技术、生物物种和生态地理环境多样性,以及最先进的动物群动力学研究,目的是评估物种对第四纪气候变化响应的重要性,并比较其时空变化的途径。
此外,破译动物群进化的复杂机制网络,对于理解所谓的第六次物种大灭绝的实际意义以及在气候变暖情况下规划适当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该特刊旨在收录基于第四纪历史时期的记录来分析地球未来生态系统变化的发现与见解。
Quaternary 期刊介绍
主编:Jef Vandenberghe, 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 VU University, The Netherlands
期刊主要刊载与第四纪科学相关的原创性研究、综述、通讯等学术性论文,涵盖地质、地理、生物、物理、化学等领域。目前已被 Scopus、ESCI (Web of Science)、GeoRef等数据库收录。
Time to First Decision:25 Days
Time to Publication:78 Days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