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立平等 来源:《细胞通讯》 发布时间:2022/11/15 11:37:37
选择字号:
预防高血糖,从“放宽心”开始

image.png

论文截图

11月14日是第十六个“联合国糖尿病日”。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00年到2019年间糖尿病导致的死亡增加了3%。近年来,中国糖尿病患病率持续高居不下,2010年中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1.6%, 2018年为12.4%。需要注意,糖尿病发病年龄逐步提早,究其原因,这可能跟年轻人面临的工作生活压力、焦虑状态或情绪波动有关。那么,情绪波动与精神压力导致血糖升高背后的病理机制是什么呢?

11月8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深圳先进院”)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深港脑科学创新研究院王立平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细胞通讯》(Cell Reports)发表的最新研究成果回答了这个问题。贾香莲博士为该研究成果的第一作者,王立平研究员为论文的通讯作者,深圳先进院为论文第一单位。

事实上,血糖调度作为一种机体应对生理或心理压力的本能且生死攸关的策略——即当遇到危险时机体能调动能量储备来进行“逃跑或战斗”,从生物进化伊始就被保守地传递下来,说明在动物中大脑处理心理压力和血糖代谢是存在一种“协调共享”的机制。

王立平团队一直致力于本能行为的神经机制研究,利用动物行为学实验结合高精准的神经环路示踪与调控技术来解释机体如何通过行为输出和生理调控维持稳态的底层控制逻辑。在该研究中,研究团队通过一系列动物实验发现了大脑内被压力应激激活的神经环路可以通过投射到不同的下游脑区“平行处理”焦虑样行为和血糖调节,这一发现进一步加深了对负性情绪与血糖代谢紊乱病理机制的理解,也为未来干预精神系统和代谢系统共患病提供了新的潜在靶点。

身体束缚对小鼠来说是一种难受的刺激,短暂的束缚即可引起小鼠产生负性情绪,但并不会产生器质性伤害。研究人员发现仅仅是5分钟的身体束缚就引起了小鼠焦虑样的行为,同时伴随血糖以及胰高血糖素的急性上升,说明大脑能快速响应外来刺激同时产生情绪反应,进而通过这一“环路平行处理”机制调控血糖改变。

此外,该团队综合利用光遗传调控、电生理记录、病毒示踪等神经科学前沿技术,还发现了终纹床核(BNST)的谷氨酸脱羧酶(Gad2)神经元投射到下丘脑弓状核(ARC)的神经环路在这一过程中被显著激活。

通过进一步利用“三级神经环路调控”策略结合化学遗传学手段,研究人员发现ARC可以分别投射到位于延髓(机体生命中枢)的中缝隐核(ROb)和孤束核(NTS),并且ARC投射到上述两个下游核团的细胞不完全是同一群。同时,进一步的实验表明,运用药物遗传学方法抑制ROb的活动时,即便激活BNST-ARC环路产生焦虑样行为,也不会出现血糖上升的现象;相反,运用药物遗传学抑制NTS的活动时,BNST-ARC环路的激活,虽然不会引起焦虑样行为,但依旧会出现血糖上升。这说明,压力来临时,BNST-ARC-ROb环路是机体快速调用血糖所必不可少的,而BNST-ARC-NTS则是影响机体是否出现焦虑行为的关键核团。

image.png

两条平行环路分别介导压力引起的焦虑样行为和血糖上升现象 研究团队供图

“我们非常惊讶地发现大脑利用有限的神经元资源,并通过精准的分类和网络连接,协调行为和机体稳态,实现对外来压力的快速响应。大脑作为机体‘司令官’在感受外界环境挑战的同时,特定神经环路还可以迅速调控糖代谢状态,其编码的物理结构和逻辑值得更加深入的探索。”第一作者贾香莲博士表示。

“在我们的工作中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现大脑这种‘高效’策略的存在,这次的发现说明大脑在‘共享’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更为细致精准的网络结构来统筹动物的情绪行为和机体内稳态维持;相信这种保守而通用的编码逻辑会为人们对机体自愈性智能的理解提供新思路。我们当前的这个研究也提示,机体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精神上的改变往往与外周的生理功能改变相互影响,以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还原论视角,在很大程度上需要结合‘整体观和系统论’,这种逻辑有望为全面理解大脑在机体稳态调控中的功能提供独特的研究视角。”通讯作者王立平研究员表示。(来源:中国科学报刁雯蕙 孙露佳)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celrep.2022.111586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6000年古迹揭示石器时代建筑者的工程智慧
森林可持续经营:给陆地碳汇扩容 研究生迷茫常见原因及应对之策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