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舒启等 来源:《自然—通讯》 发布时间:2021/5/26 11:10:48
选择字号:
北极气候变化研究获进展
有助提升我国气候变化预测能力
图为三种再分析数据中2004~2018年期间海表净热通量与1985-1999年期间海表净热通量平均值的差(单位:W/m 2),其中正值代表海洋向大气释放热量增加,负值代表海洋释放热量减少。黑色曲线为观测的海冰的边缘线。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供图
图为1979~2018年间冷季(10月~次年3月)巴伦支海和喀拉海混合层深度的长期变化趋势。红色正值代表混合层深度加深、层结减弱,蓝色负值代表混合层深度变浅、层结增强。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供图
图为北冰洋快速“大西洋化”概念图,其中红色向上箭头代表海表净热通量、红色水平箭头代表海洋极向热输送、蓝色曲线代表上混合层深度、上下循环箭头代表冬季对流过程。上、中和下图分别代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情况。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供图
近30年来,随着大西洋向北冰洋的热量输送增加,北冰洋的巴伦支海和欧亚海盆东部发生了显著的“大西洋化”现象——北冰洋海水快速升温,海洋上层层结减弱,海冰加速消融。
北冰洋的“大西洋化”对北冰洋的海洋环境、生态系统以及包括我国在内的欧亚大陆的气候系统都将造成显著影响。然而,北冰洋快速“大西洋化”的物理机制及未来发展趋势仍不清楚。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舒启博士等研究发现,北冰洋的“大西洋化”具有北移且增强的趋势,提出了北冰洋快速“大西洋化”的物理机制并预测了其未来变化趋势,取得了重要进展。相关研究近日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
该研究发现,北冰洋快速“大西洋化”进程中海—冰—气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海冰覆盖区和开阔海域发生了完全相反的变化趋势,由于气候变化导致大气增暖,虽然海温也有所增加,但海洋表层温度增加量比大气增温的幅度小,导致冬季海洋热释放在开阔海域显著减少。
据介绍,大西洋输入的热量增加以及向大气热量释放减少,两者的共同作用使得北极开阔水域上层海洋热含量不断增加、海洋层结增强;而在冰区未完全覆盖区域,由于海冰密集度降低,更多的海水面积与大气直接接触,由此导致的海洋热通量增加超过了大气升温所导致的海气热通量减少,整体使得冰区海洋向大气的热释放增加、海洋上层层结变弱。
研究表明,海—冰—气相互作用的这种变化特征对北冰洋“大西洋化”具有不断“向北推进”的作用,开阔海域海洋层结增强、海洋热释放减少使更多的来自北大西洋的海洋热量储存在海洋中,并通过增加极向热输送进入到相对下游的海冰覆盖区,导致下游冰区的水温升高、海冰减少、海洋释放热量增加及海洋层结减弱;随着海冰的减退,原海冰区域逐步转变为开阔海域,其海—冰—气相互作用的过程也渐渐转变为与上游开阔海域相同的情况,从而使更多的热量继续进入更下游的海冰覆盖区,进而使得更下游海洋发生“大西洋化”现象,这就实现了“大西洋化”向高纬度的不断“迭代式”快速推进。
基于气候模式对巴伦支海和喀拉海未来“大西洋化”进程的预测显示,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北冰洋的“大西洋化”会继续向北推进,巴伦支海和喀拉海将分别在21世纪60和80年代开始出现冬季无冰现象,整个巴伦支海和喀拉海的热释放将在此期间达到峰值,预示随后这一路径的“大西洋化”进程将在北冰洋的深海盆海域以更快的速度推进。
据悉,该研究揭示了北冰洋快速“大西洋化”的物理机制,并对未来北冰洋的气候变化进行了预测,加深了人类对北极气候变化的认识,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来源:中国科学报 廖洋)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3颗火山玻璃珠证明月球1.2亿年前仍活着 实验室培养干细胞或成为癌症治疗突破点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