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论文作者:樊嘉等 期刊:《癌症研究》 发布时间:2008-11-24 11:10:12
科学家发现肝癌新型生物标记
 
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科学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肝外科樊嘉教授带领的研究小组发现,肝癌患者表现为自噬性缺陷的表型往往与预后不良有紧密的联系。相关的成果论文发表在11月15日新一期的《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上。
 
肝细胞癌(HCC)是一种恶性的侵袭性的癌症,往往表现为预后不良。自体吞噬作用和自体吞噬基因在HCC的发展过程中具有某些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一机制一直没被研究透彻。本文中,樊嘉课题组通过实验发现,与正常的肝细胞相比,肝癌细胞系自体吞噬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下降,并且肝癌细胞的自体吞噬性也降低,尤其是抗细胞凋亡的基因Bcl-xL表达量升高。同时还发现,与临近的非肿瘤组织里的细胞相比较,44个肿瘤细胞系自体吞噬基因Beclin 1表达量增高。
 
大部分肝癌复发患者其侵袭性的恶性肝癌细胞系和肝癌组织自体吞噬活性降至相当低的水平,尤其在Bcl-xL过度表达的情况下尤为明显。这些结果表明,肝癌患者的癌细胞内自体吞噬活动与自体吞噬基因的表达受到抑制。自体吞噬缺陷的患者,其肿瘤细胞的抗细胞凋亡的能力增强,这将增加肝癌的恶化程度,使得肝癌变得更具侵袭性。(来源:生物通)
 
 (《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doi: 10.1158/0008-5472.CAN-08-1573,Zhen-Bin Ding,Jia Fan)
 
 更多阅读(英文)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相关论文 一周论文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