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梦然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25/2/25 11:27:55
选择字号:
深海七千米有群“基建狂魔”?

 

科学家进行沉积物分析。图片来源:英国《自然·通讯》杂志

  ?

在阳光永远无法触及的太平洋底,日本海沟7500米深的黑暗世界里,一群“深海工程师”正用数百万年时间,在海底建造着令人惊叹的生态系统。最近,芬兰地质调查局的科学家就像深海考古学家,通过一管管来自地球深处的“时光胶囊”,揭开了这场水下城市建设史。

让我们戴上潜水头盔,跟随科研船的探照灯,潜入这片被称作“超深渊”的世界。推算这里水压可能超过700个大气压,温度接近冰点。但就在这样的极端环境中,生活着一群身怀绝技的“深海基建狂魔”。

科学家尤西·霍维科斯基带领的团队从海沟底部打捞出20根珍贵的沉积物岩芯。这些圆柱形的“时光胶囊”里,封存着地球一个神秘禁区——超深渊生态系统的“建设日志”。借助X光机的三维成像技术,以及地质化学分析,他们如同解读古代楔形文字般,破译了沉积物层中隐藏的生物密码。

人们惊讶地发现,原来“深海居民”堪称顶级建筑大师:体长仅十厘米的海参是最早的“开荒队”,它们用管足当铲子,在软泥中开凿出星罗棋布的地下隧道网络;随后登场的沙蚕可能化身“管道工”,用分泌的黏液把松散的沉积物黏合成坚固的巢穴;当氧气逐渐耗尽,擅长分解厌氧物质的微生物便接管工程,将有机物转化为维持生命的能量源泉。

这场持续的“基建”,在岩芯样本中留下了清晰的“施工痕迹”。譬如最底层的沉积物层记录了初代建设者的奋斗史——那些被海参翻动的泥沙,至今仍保持着独特的形状结构。随着时间推移,生物扰动的痕迹越来越复杂,就像城市从原始村落发展为现代化都市那样。

这项研究颠覆了人们对深海生态的固有认知。原来看似死寂的深渊,实则是充满生命力的“动态工地”。当有机物质随重力流从海沟边缘飘来,深海生物们就会启动它们的新陈代谢加速器,整个生态系统就像精密运转的工业流水线。

这些生物留下的“建筑遗迹”本身就是活的档案馆。它们改写了教科书中的深海生态图谱。科学家相信,解码这些深海工程师的建筑智慧,或许能为人类在极端环境下的生存提供启示。毕竟,在7000米深的黑暗海底,生命用最简单的工具改造出了复杂的生态环境。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柠条抗旱能力助力旱区生态修复与农业育种 木荷种质资源库确定为国家林草种质资源库
无患子染色体级别高质量基因组组装成功 研究解析全新三维小孔磷铝分子筛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