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汉斌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2/25 11:26:18
选择字号:
学者系统地对各向异性二维材料光电探测进行梳理

 

近日,暨南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理工学院)纳米光子学研究院教授李宝军、副教授杨先光团队对二维材料偏振敏感光电探测器的结构、探测机理以及品质因子等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详细的分析。相关综述文章发表于《应用物理评论》(Applied Physics Reviews),并被编辑精选为Featured Article。

文章指出,在自然界中,偏振光主要来自太阳光的瑞利散射。蜜蜂等昆虫都具有检测偏振光的能力,这得益于其复眼的功能。然而,人类的视觉系统并不具备这种感官功能。尽管如此,人类的创造力巧妙地通过光电探测器来感知偏振光,将光的偏振转化为电信号。这项技术突破使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自然,超越仅靠感官认知的世界。

由于大气对太阳光的瑞利散射,偏振光普遍存在于地球表面,这凸显了检测偏振光并从中提取有关相位和偏振角等关键信息的重要性。近年来,研究者对利用各向异性二维材料制备的偏振敏感光电探测器的兴趣显著增加。这些二维材料偏振敏感光电探测器的性能优势源于其不对称晶格结构所赋予的各向异性。这种各向异性不仅在光学特性中显现,也在电学行为中有所体现。

该综述论文系统地对各向异性二维材料进行了分类,同时介绍了多种光学和电学表征技术,重点介绍了基于各向异性二维材料的偏振敏感光电探测器的研究进展,全面阐述了不同结构设计的偏振敏感光电探测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其实现偏振敏感的基本机制。最后,该综述论文总结了现阶段的主要发现以及该领域的进展和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63/5.0226193

Baidu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柠条抗旱能力助力旱区生态修复与农业育种 木荷种质资源库确定为国家林草种质资源库
无患子染色体级别高质量基因组组装成功 研究解析全新三维小孔磷铝分子筛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