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温才妃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2/25 9:56:20
选择字号:
李德仁院士:用“东方慧眼”看清世界

 

“我们希望在2030年成功建成空天信息全球实时智能监测网OSE(东方慧眼星座)。到那时,我们的卫星使用成本会更低,每个人都有望轻松使用卫星数据,从‘玩微信’到‘玩卫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在海南大学第三十六期顶尖科学家讲坛上说。

李德仁作报告。廖丹丹摄

  ?

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校长骆清铭(右)为李德仁(左)赠送顶尖科学家讲坛纪念品。廖丹丹摄


2月23日,海南大学第三十六期顶尖科学家讲坛在该校举办。李德仁受邀作题为《论无所不在的时空智能》的专题报告。

李德仁以一首20世纪60年代在海南测绘工作时所作的打油诗回顾了自己与海南大学的不解之缘。“在我还是大二学生的时候就来参与我们海南天然橡胶种植的地形测绘,那是我第一次来海南岛。那时的测绘工具还很简单,条件也非常艰苦。”李德仁回忆道。

李德仁向海大师生讲述他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时空智能学。他围绕新质生产力与时空智能,以定位、导航、授时服务(PNT)与通导遥一体化天基信息实时服务系统(PNTRC)、无人机与移动测量机器人、传感网与无人舰艇、月球与火星智能探测为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时空智能学的技术路径与应用成果,并系统介绍了时空智能在航空航天、地面交通、水上及水下和深空探测等多个领域所发挥的关键作用。

“时空智能是万物互联与数字孪生时代测绘遥感地理信息学的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与实时化,时空智能自动和实时感知、认识自然活动和人类活动,是人工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李德仁认为,从测绘遥感地理信息学到时空智能去拥抱新质生产力,要努力推进和实现天空地海无所不在的时空智能,要抓紧推进人工智能引导下的通导遥一体化的时空智能大众化服务,创造多个万亿级新质生产力产业,要积极推动测绘学走向时空智能学。

对于遥感科技的进一步发展,李德仁的目标是“兼济天下”,力争建设空天信息国家实验室,为我国打造空天信息领域万亿元产业链。

他说:“我们测绘人要坚持不懈地开展原始创新研究,想国家所想,急国家所急。要在新型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作用,为将我国建设成为国际领先的测绘科技强国贡献力量。2035年科技强国,没有后路,必须执行。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柠条抗旱能力助力旱区生态修复与农业育种 木荷种质资源库确定为国家林草种质资源库
无患子染色体级别高质量基因组组装成功 研究解析全新三维小孔磷铝分子筛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