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楠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2/21 22:55:35
选择字号:
读懂青年科技的力量

 

“科协组织为科技工作者提供了干事创业的黄金舞台。”


2月17日~18日,中国科协召开全国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孙东明作为中国科协全委会委员、辽宁省科协常委会委员参会,他表示,再次深刻感受到了科协组织在凝聚科技力量、推动科技创新中的强大影响力。


“万钢主席的讲话让我深受触动。”孙东明向《中国科学报》表示,“他强调了对青年科技人员的定位,指出如今的青年科技人员与他们当年成长的状态大不相同。现在的青年科技人员拥有平视世界的视角,这种自信来源于他们对发明创新的热爱和执着,是非常难得的状态。”


中国科协主席万钢还在讲话中提到,要为青年科技工作者提供更好的环境,包括青年创新创业活动以及科技计划的强化,这让孙东明对青年科技人员的未来充满期待。


作为一名长期扎根科研一线的研究员,孙东明深知青年科技工作者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会议期间,孙东明不仅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同时也代表基层科研人员尤其是青年科研人员表达见解。


他本人的成长经历也印证了科协组织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在带领团队攻克了半导体控温技术难题,相关专利估值超5000万元后,孙东明仍然保持:论文≠产品。为此,他推动成立产学研联合团队,将生物半导体技术应用于基因芯片研发,瞄准老龄化社会的医疗需求。“国外技术领先,我们必须加快基础研究,填补国内空白。”


面对科研的不确定性,他坦言:“创新本就是‘沙滩挖宝石’,哪怕只有50%的成功率,也要全力以赴。” 而科协组织的平台,为他提供了与同行交流、与企业合作的机会,让他能够将前沿技术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让科研真正服务于社会。

孙东明在实验室。受访者供图


孙东明表示,自己很荣幸能够见证并参与科协的各类活动,科协的奖项更是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了成长被见证、被认可的机会。“虽然我本人没有拿过科协的奖项,但越来越多优秀的科研工作者在科协的平台上脱颖而出,这让我感同身受,备受鼓舞。”


此次全委会会议上,孙东明积极参与了《中国科协2035行动计划(草案)》的讨论。“这份纲要直接决定科协组织、广大科研人员未来 10 年的工作方向,能够第一时间见证、参与其中,我感到非常荣幸。”


他深知这份规划对于科技发展的重要性,也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表示会后将第一时间回到辽宁省科协传达并落实会议精神,希望能够将全委会的精神传递给更多的基层科研人员。


在孙东明看来,中国科协不仅是科技工作者的“娘家”,更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科协组织通过举办各类学术交流活动、科普宣传活动等,为科技工作者搭建了广阔的交流平台,促进了不同学科领域的交叉融合。同时,科协还积极为科技工作者发声,反映他们的诉求和建议,推动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完善。


他呼吁青年科技人员珍惜机遇,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需求:“科研不仅是职业,更是使命。中国科协搭建了全委会、奖项评选、政策传达等多元平台,我们要用好这些资源,勇闯‘无人区’,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究发现可延缓帕金森病的原始创新靶点 科学家发现中等质量黑洞存在的直接证据
自2000年以来,全球冰川缩小了5%以上 “天关”卫星捕捉到罕见的X射线双星系统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