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上货架”,育才成果“上秀台”,企业、用户、投资者可以像逛超市一样遍览高墙大院里的前沿技术和待转化科研成果,这正是深圳首家“科技成果超市”缔造的景象。根据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深圳先进院)发布的信息,该“成果超市”试运营首周,就拿到了580万元的成果转化项目签约。
比首周580万元签约额更为可贵的是“开放”——科研院所为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的主动作为态度,尤其是这种突破“围墙”、打开“窗口”的开放心态,值得点赞和推广。
高校院所常被视为“知识生产者”等角色,它们长期身处科技成果转化长长链条的“技术源头”地位,在市场落地行动中身份被动,这也导致许多科技成果沉睡于实验室、潜在价值在等待中渐渐湮灭。事实上,前沿研究与成果转化并不互斥,高质量科技成果反而更有应用于社会实践中的价值和现实必要。2024年11月,中国科学院启动实施科技成果转化“融合点”行动正是出于此意——将抢占科技制高点创造的高质量科技成果应用到实践中,推动科技成果与产业需求深度融合。
这也就有了深圳先进院的“成果超市”。成果超市,顾名思义,以成果上货架为手段,以货架上的成果被交易为目的。而其大众乐见的超市形态,显然暗含了有更多潜在“买家”能多“光顾”、通过更多的互动和了解推动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期望。
诚如官方所介绍的那样,深圳先进院刚刚开业的“科技成果超市”,将一系列不同产业领域的科技成果制成卡片式“商品”,“顾客”扫码即可了解技术细节、应用场景及合作路径。这种可视化、场景化的呈现方式,让以往人们需要多方“求索”才得一见的科技成果变得触手可及。
开门迎客,把原本被视为神秘存在的科技成果“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这突破了科研院所一贯“小院高墙”的形象,无形中赋予了高校院所在成果转化链条上“生态服务者”甚至“生态构建者”的身份,让成果落地这件事变得更开放、更协同。同时,市场上的需求方“找技术”也需要更透明、更直给的成果简介,这种开放和协同也会带来成果转化效率的提升。
科研院所突破围墙,解放的不光是成果,更重要的是思想——科研院所不仅可以吸引最优秀的人才去做科研,技术成果也可以被市场挑拣、走出去转化,这正是产学研的一种深度融合,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创新。
当然,我们乐见深圳先进院开张“成果超市”,并不是主张其他高校院所一定要复制这种模式,而是希望这种开放协同的心态和气质能够带给社会更多积极的影响。当前,我国社会经济正迎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迫切需要科技创新打造新引擎,赋能产业、提质增效;而科技成果转化的链条很长,痛点难点也有不少,打造成果落地生根、茁壮成长的生态系统,不妨从科研院所“打开门、请进来”开始。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