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至23日,由中国宇航学会主办,中国宇航学会返回与再入专业委员会、兰州大学等联合主办的第十二届进入、减速、着陆与上升(EDLA) 技术全国学术会议在甘肃兰州召开。
本次会议以“探索浩瀚宇宙,自由空天往返”为主题,紧密围绕EDLA技术在载人航天、探月、火星探测、小行星探测等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的应用,以及其在无人机、运载器等新兴领域的拓展进行了广泛研讨。来自20余家科研院所、高校及企业的专家学者们共提交了73篇高质量论文,充分展示了我国在EDLA技术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创新实力。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戚发轫院士、叶培建院士,兰州大学党委书记马小洁,东华大学朱美芳院士,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李得天院士等出席了会议。
何为进入、减速、着陆与上升技术
进入、减速、着陆与上升(EDLA)技术是指在航天领域中,航天器或飞行器从太空进入大气层、减速、着陆到天体表面,并在必要时进行上升返回的一系列关键技术。这些技术对于实现航天任务的成功至关重要,涵盖了从航天器进入大气层开始,到安全着陆或重新进入轨道的全过程。
“在航天重大工程领域,EDLA技术为嫦娥探测器成功实现月球背面着陆和样本返回、天问一号探测器实现火星着陆和巡视等目标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宇航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一然表示,在商业航天领域,EDLA技术为商业卫星发射、太空旅游、小行星采矿等新兴领域提供了技术保障。
据悉,在民用航天领域,EDLA技术为地球观测、通信广播等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在国际合作领域,中国EDLA技术正通过共享数据、联合研发、共同执行任务等方式,积极参与全球航天治理,在全球航天技术进步和国际航天合作中贡献中国智慧。
“EDLA技术作为航天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副所长阮宁娟说,该技术不仅在提升航天系统可靠性、安全性、适应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更是实现航天器重复使用、降低发射成本、提高任务效率的关键所在。
大会主席戚发轫院士在致辞中表示,EDLA技术作为我国迈向航天大国征途中的关键要素,必须保持对国际前沿技术的敏锐洞察,同时紧跟国家发展需求,确保技术创新服务国家大局。
地外资源:未来探索新蓝海
地外物质资源是指地球以外天体上存在的各种自然资源,包括但不限于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等天体上的固体、液体或气体形式的自然资源,主要有矿物、水冰、有机物质等。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得天于会上所作的《地外物质资源探测与开发利用展望》主题报告中,他详细回顾了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包括美国、欧洲空间局、中国及日本在内的多国在地外物质资源探测领域的努力,主要采用遥感探测、原位探测及采样分析等方法。发展空间物质资源探测与开发利用技术,具有推动科技创新发展、抢占太空资源开发先机、引领未来资源与能源革命等重大意义。
然而,当前面临的一大挑战是空间探测计量能力不足,导致数据质量难以评估,其应用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亦无法充分保证。因此,报告强调未来需大力发展空间计量技术,以支持更加准确、精细、可靠及客观的地外物质资源探测工作。
报告深入分析了月球、火星及小行星等关键地外资源体的发展现状,并对未来规划进行了展望。指出未来应聚焦于水、氦-3、矿物、星壤、大气、太阳能及金属等资源的开发利用,旨在满足未来太空基地建设、缓解地球资源短缺以及支持深空探测等多元化需求。
为实现这一目标,报告建议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构建空间探测计量保障体系,加速研发太空采矿与冶炼装备,并建设相应的地面基础试验设施。
此次会议,内容涵盖空间探测、地外资源开发、低空经济、空天飞行器减速着陆技术等多个前沿领域。会议还同期召开了中国宇航学会返回与再入专业委员会工作会暨学术研讨会,就“商业航天带来的机遇挑战与EDL技术的应用实践”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航天进入减速与着陆技术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九次工作会也在会议期间顺利召开,为实验室的未来发展规划了新的蓝图。
会议现场。叶满山摄。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