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们,你们了解‘两弹一星’是什么吗?”今年7月,在马鞍山市桃源路街道珍珠园社区,来自安徽工业大学的“核”梦同行“两弹一星”精神志愿宣讲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
与此同时,安徽工业大学百支科普实践队,共计上千名大学生志愿者冒着酷暑,深入街道社区、农村学校,积极开展形式丰富的科普,努力在基层一线播撒科学种子。
宣讲科学家精神,种下“科学梦”
从热爱科学的工科男,到站在讲台上的科普者。安徽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博士生张泽已经连续两年参加科普实践活动。
“我很感激科学史上那一个个鲜活的科学家们,他们就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我的科学梦。而我要做的就是让更多青年追逐这束光、成为这束光。”张泽说。作为国家级志愿宣讲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核”梦同行团队深入马鞍山市各个社区讲述了钱学森等核工业人的科研探索故事及核技术在工农业、 、材料科学和基础科研等领域的应用,宣讲场次达到50余场,覆盖上千名中小学生。
实践队员在社区进行“两弹一星”精神宣讲安徽工业大学供图
?
近年来,安徽工业大学团委以“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为契机,与马鞍山市团委签订了校地合作协议,通过学院与社区的“精准对接”,打通大学生深入基层的“最后一公里”。“我们社区是科普工作的主战场,大学生的加入为我们社区科普工作注入了强大动力。从现有的志愿活动来看,每次科普课堂最受孩子们喜欢,上座率和好评率均最高。”桃源路街道工作人员余沁宜评价道。
讲授科普知识,提升科学素养
“非牛顿流体广泛存在于生活、生产和大自然之中。绝大多数生物流体都属于现在所定义的非牛顿流体…”在黄山市休宁县渔临村,微电子与数据科学学院“童心缘”志愿团队正在为小朋友们讲解了非牛顿流体的概念与特性,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多接触科学、探索世界的机会。
该校化学与化工学院“全心全益”实践队来到和县城南中心小学,面对求知若渴的乡村孩童,队员们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讲解了日常科学现象的原理,5G时代、量子通信、AI智能……一个个科学名词在队员的讲解下变得通俗易懂,让留守青少年提升了科学素养。
安徽工大多支爱心支教团等分赴等地开展爱心支教志愿服务活动,各团队均设有科普知识课程,队员们集思广益、精心备课。“在他们的眼中我看到了对知识的渴望,希望我们能为留守儿童搭建起一座通往科普知识海洋的桥梁,为乡村科普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全心全益”实践队的队长罗睿杰在实践日志中写到。
打造互动课堂,激发科学兴趣
“我们的地球,花儿是红的,草儿是绿的,大海是蓝的!”来自湖东路二小的陈小宇拿起彩绘向实践队员展示,能环学院“七彩暑期小课堂”实践队设计了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彩绘课堂,孩子们填充心目中的绿色地球。电气学院“‘电’亮·未来”实践队员携带着环保创新作品走进梨苑社区,在讲解制作原理的同时带领小朋友们动手制作,号召大家争做环保小卫士。建工学院“阳光小课堂”实践队为安工大幼儿园带去了“乒乓球与鸡蛋实验”、“玻璃瓶潜水艇”和“纸杯火箭”等科普实验,激发了孩子们对科普世界的探索。
“在课程设置上,学校精心设计了‘精神+知识+方法’三大板块,要求各科普实践团队着力打造‘能传承、能听懂、能上手’的科普课堂,实现科普宣讲更加人性化、生活化和趣味化。”安徽工业大学社会实践指导教师王丹丹说到。
在实践队团队成员的交流研讨、头脑风暴碰撞之中,“趣味实验”“闯关竞答”“手工制作”“主题彩绘”……一个个科普宣讲创意层出不穷。青少年们在欢声笑语中感受科学魅力,培育科学思维,掌握科学方法。
“安徽工业大学百支科普实践队将继续以传播科学家精神为己任,通过优质丰富的科普内容和喜闻乐见的形式,把科学的种子撒向更广阔的祖国大地。”王丹丹说。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