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思玮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7/22 11:28:15
选择字号:
乔杰:破解生育意愿低迷困境须多方发力

“过去30多年,我国儿童青少年的健康状况在政策保障、科技支撑等全面布局下取得了快速而积极的进展。但随着生育率下降,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我们必须思考青少年健康需求以及未来发展福祉这一深刻问题。”近日,在中国儿童青少年健康发展研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乔杰表示。

乔杰院士(受访者供图)

?

生育率的持续低迷值得关注

目前,中国是仅次于印度的人口第二大国,6~19岁的儿童和青少年达2.31亿。然而,人口结构的变化意味着,政府必须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儿童数量减少的挑战,同时考虑经济增长与环境可持续性之间的微妙关系。

近年来,生育意愿低迷、育龄人口减少等现象常被提及。此外,晚婚晚育、不良生活方式、生殖健康保护缺失、不孕不育等诸多因素,都使得人口生育力水平呈持续衰减状态。

“作为一个国家的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人口结构的良性、均衡发展是保障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核心支撑。”乔杰表示,生育总和达到2.1才能完成一个世代更替,而我国当前总和生育率跌破警戒线至1.3。

生育率的持续低迷确实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乔杰认为,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一方面,社会经济因素如高房价、高育儿成本和教育压力,使得年轻人不愿意生育更多的孩子。现代女性在职业发展方面有更多的追求,生育与职业发展之间的矛盾使得许多女性选择推迟或减少生育。

另一方面,政策的调整需要时间才能见效,且单纯的生育政策松绑未必能改变生育行为,还需要综合采取住房、教育、医疗等多方面的支持措施。年轻一代的生育观念发生了变化,更注重生活质量和个人发展,这一观念的转变对生育率的影响深远。

“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通过逐步完善社会福利体系、育儿支持政策和生育力保存保障体系等,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生育率。”乔杰表示。

勇于创新将科研成果推向国际

今年4月,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宋逸研究员和马军教授发表在《柳叶刀》的文章指出,在中国,受传统儒家价值观、对教育竞争的重视、家庭期望和就业压力的综合影响,学业上的成功非常重要这种价值观给在校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再加上卫生知识普及程度低和身体素质不高,也会给学生造成情绪困扰和精神障碍。虽然最严格的教育政策试图减轻过多的家庭作业和私人辅导的负担,但是这项政策的实施仍然充满挑战。

上述这些现象也引起了科研工作者的关注。他们主要围绕青少年抑郁和焦虑等问题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发病机制、早期筛查与干预方法等相关研究。同时,一些网络成瘾、电子游戏成瘾及过度使用电子设备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的相关分析研究也陆续开展。此外,还有部分学者聚焦社交媒体、家庭功能、亲子关系和家庭教育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那么,科研工作者如何将研究走向国际化?乔杰建议,首先,保持对科学研究的热情和好奇心,勇于探索未知领域,敢于提出新假设和新思路,积极参与科研项目,注重跨学科的知识积累和融合,提升创新能力。其次,在注重科研方法和技术的学习、掌握先进的研究工具和手段的同时,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培养国际化视野,关注国际前沿研究动态,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最后,还要注重团队合作,积极参与团队科研活动,共同攻克科研难题。遵守科学研究的诚信和道德标准,遵循科研伦理规范。

“科研工作需要积累,需要下苦功夫,厚积而薄发。每一项前沿科技创新背后,都有着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的韧性和勇气,都不乏不计得失、孤独前行的身影。”乔杰期望,青年科研工作者要有使命感,勇于创新,因为机遇属于勇于创新、永不自满者。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6000年古迹揭示石器时代建筑者的工程智慧 森林可持续经营:给陆地碳汇扩容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