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丹宁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7/20 12:13:12
选择字号:
研究构建新型固态电解质界面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陈忠伟院士副研究员窦浩桢团队在水系锌离子电池领域取得新进展。团队开发了一种超薄分层固态电解质界面,有效解决了锌负极在高电流密度和高深度放电(DOD)条件下的严重副反应和树枝状晶体生长问题,为高性能水系锌离子电池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新思路。相关成果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上。

水系锌离子电池因其在电网储能中的重要潜力而备受关注,但锌负极长期面临副反应和锌枝晶生长的问题,主要原因是缺乏适当的固态电解质界面层(SEI)。

为解决这一问题,团队提出了一种利用双反应策略原位构建超薄分层SEI的方法,通过合理设计一种适用于低浓度水系电解质的功能性添加剂,利用自发的静电配位反应和电化学分解的协同作用,成功原位构建了具有明显有机富集上层和无机富集内层的超薄分层SEI。这种SEI在小电流密度下作为“生长粘结剂”,在高电流密度下作为“方向调节器”,显著抑制了副反应和锌枝晶的生长。

研究表明,Zn//Zn对称电池在100mA/cm2下稳定循环超过400小时,在50mA/cm2下可循环1300小时,具有67.5Ah/cm2的累积镀锌容量。此外,锌负极在85.4% DOD下表现出600小时的高可逆性。

团队验证了该SEI在高负载条件下的Zn//PANI全电池和软包电池中的性能,证明了其优越性和实际应用潜力。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02/anie.202407909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6000年古迹揭示石器时代建筑者的工程智慧 森林可持续经营:给陆地碳汇扩容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