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塑料带来的环境污染,以及对人类健康的不利影响正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海洋、淡水、土壤和空气等都存在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对生态系统和生命体都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此前,已有研究在海洋动物模型中发现,微塑料可能在特定组织或器官中积累并造成损害。
然而,微塑料暴露的有害影响是否仅限于特定器官或组织,还是对整个生物体产生系统性的威胁,例如影响寿命长短等,仍是未解的问题。
7月18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简称“深圳先进院”)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研究员院刘畅团队与李蕾团队合作,在《动物学研究》发表最新研究,并当选封面文章。研究团队利用陆生动物黑腹果蝇为模型,对脑、肠以及卵巢这几种组织器官进行系统比较,并结合行为学与转录组分析等,发现饮食摄入微塑料会导致睡眠结构紊乱、寿命缩短以及生殖力损害,并表征了其对多条信号通路的基因毒性影响。
在该研究中,研究团队利用陆生动物模型——黑腹果蝇,研究饮食摄入1至5微米微塑料的系统性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结果发现,微塑料的摄入会导致肠道损伤;短期的微塑料暴露会引起白天睡眠片段时长增加,睡眠结构受到干扰;终生暴露于微塑料会导致果蝇的寿命显著缩短。除了个体健康,在繁衍能力上,会导致卵巢体积缩小及雌蝇产卵率的下降趋势。
尽管大脑及卵巢内并未观察到微塑料的存在,但脑组织及卵巢组织转录组分析表明其基因表达受到干扰。
该研究表明,微塑料暴露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特定器官组织,而是系统性影响了生物体的健康,包括了寿命、睡眠和生殖力,并在转录水平提供了微塑料暴露对器官、组织损伤与系统功能之间联系的分子机制的深入洞察。
相关论文信息:https://www.zoores.ac.cn/en/article/doi/10.24272/j.issn.2095-8137.2024.038
论文封面。网站截图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