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微言教育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4/6/21 20:29:49
选择字号:
医药创新造福人民,厦大这个团队一直在路上!

 

以有组织科研推进有组织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彰显“国家队”担当,研发上市全球首个戊肝疫苗、首个国产HPV疫苗、全球首个鼻喷流感病毒载体新冠疫苗、新一代国际“金标准”戊肝诊断试剂……今天的“科技创新 教育力量·高校科技创新成果巡礼”专栏,让我们一起走进厦门大学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团队的科研故事——

聚焦问题需求

推进科研攻关和成果转化

微镜头

2019年12月30日,厦门大学校园里洋溢着辞旧迎新的氛围,而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简称“中心”)大楼“椭圆楼”显得十分安静,除了开会讨论的声音,就只剩下实验仪器运转的白噪音,这是中心的常态。

然而,一则突发消息打破了这份宁静——中心团队研制的二价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获得国家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成为首个获批的国产HPV疫苗,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英之后全球第三个能自主供应HPV疫苗的国家!

这则好消息很快成为微博热搜、登上央视《新闻联播》,一时间众多媒体争相报道,越来越多的网民留言祝贺,纷纷表示“太好了!有了国产的支持,接种HPV疫苗预防宫颈癌终于不再那么难了!”

其实,首个国产HPV疫苗只是中心诸多成果中的一项。近年来,随着中心团队科研攻关的逐渐深入,越来越多面向实际需求的科研成果不断涌现。

中心团队秉承和践行“顶天立地、造福民生”“在发展中作贡献,在贡献中求发展”的理念,高度重视科研成果产品转化,围绕国家传染病防控重大需求和医药产业发展需求,建立了良好的产学研合作体系,取得了一些令人振奋的成绩。

研发上市了全球首个戊肝疫苗、首个国产HPV疫苗、全球首个鼻喷流感病毒载体新冠疫苗、新一代国际“金标准”戊肝诊断试剂、全球首个艾滋尿液抗体自检试剂、全球首个新冠总抗体诊断试剂、全球首个戊肝尿液诊断试剂等一批创新产品。

  ?

其中,研制的疫苗获2项国家一类新药文号、1项紧急使用授权、1项WHO PQ,诊断试剂获100余项中国注册证、3项美国FDA EUA、3项WHO PQ/EUL、32项欧盟CE,取得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为服务国家民生需求和支撑区域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2019-2020年,中心分别向葛兰素史克、赛诺菲·巴斯德公司授权HPV疫苗和轮状病毒重组蛋白疫苗专利,成为我国向国际疫苗巨头输出原创疫苗技术的起始。2017年底,中心主任夏宁邵教授和团队骨干李少伟教授双双入选国际知名期刊《自然·生物技术》评选出的2016年度“生物技术领域全球转化研究者TOP20”,成为中国内地首次入选该榜单的学者。2021年,夏宁邵教授再次入选。截至目前,中心是唯一有学者入选该榜单的中国内地机构。

夏宁邵(前排左三)和团队部分成员在一起

凝聚优质资源

建设特长型高能级平台

微镜头

2022年12月25日上午,福建省生物制品科学与技术创新实验室(“翔安创新实验室”)奠基仪式在厦门举行。

仪式上,时任厦门大学校长张荣出席并致辞。他表示,厦门大学始终坚持瞄准国际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建设翔安创新实验室,是厦门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规划需要,也是服务省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担当作为,更是打造支撑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战略科技力量的积极探索。

翔安创新实验室

中心团队完善覆盖基础研究、技术突破、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的全链条科研平台。根据建设规划,传染病疫苗研发全国重点实验室、分子疫苗学和分子诊断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侧重于前沿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教育部疫苗与分子诊断集成攻关大平台重在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技术难题,国家医学攻关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疫苗研发)致力于促进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传染性疾病检测技术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重在药品监管检测技术、评价标准和质量控制等应用研究,翔安创新实验室则侧重于成果转化和高端技术服务。

此外,为补强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应急科技支撑能力短板,团队还积极推进建设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着力提升应急攻关支撑能力。各平台之间有序衔接,已初步形成集群效应,为全面提升服务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能力和加快助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奠定坚实基础。

  ?

中心坚持顶天立地、特色发展的科研理念,立足自身实际,保持战略定力,以“四个面向”为指引布局高水平科研团队建设。目前,中心围绕有组织科研攻关的需求,在师资引进、研究生指标、条件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政策倾斜,锻造特别能战斗的高水平科研团队。在新引进全职师资的遴选工作中,在遵照厦门大学相关引才标准基础上,淡化出身、帽子、论文、学科背景的权重,优先引进有助于破解公共卫生科研难题的人才。

中心大楼:椭圆楼

有了长期的科研成果积累、完善的创新平台、多层次的人才队伍、高效率的产学研合作体系,中心团队将充分发挥优势和特色,以“平急结合”的方式开展有组织科研。在平时,不断积累技术体系、推进成果转化、完善硬件条件、锤炼平急转换模式,支撑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和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在有重大突发疫情时,第一时间进入应急科研攻关模式和应急响应模式,为我国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生物安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重大国际活动生物安全保障等国家应急任务提供有力的支撑。

  ?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