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荐书|在达尔文“先浪后宅”的成长中,父亲做对了啥? |
|
文 | 苗德岁(美国堪萨斯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暨生物多样性研究所教授)
大约5年前,我应出版社之约为孩子们创作一套“达尔文的生命探索”丛书(以下简称丛书)。对我来说,这一邀约正中下怀且恰逢其时,因为前些年我翻译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第一版与第二版,写了与之相关的几本科普书以及报刊文章,所以撰写这套丛书便给了我一个梳理达尔文的生平与著作并全面审视和普及达尔文学说的机会。
我自觉时机业已成熟,于是欣然抓住了这一机遇——无疑也是接受了这一挑战。实际上,这一套丛书的写作,也开启了我本人对“达尔文的生命探索”的探索之旅。
眼下的童书市场上有关达尔文及其进化论思想的书籍已有不少,多数为翻译引进的,也有少数中文原创作品,其中就包括我本人的译作和原创书籍。故此,这套丛书必须具备新颖的内容、不同的视角以及独特的表现形式,方能不辜负读者的期望。
鉴于此,这套丛书以达尔文的生平传略为主线,选择他著作中最重要、影响最深远的4本书,作为4册书的主题以解读达尔文的生命探索历程。
因为这是一套有关达尔文的学术传记,所以我把达尔文的一生粗略地分为两大阶段:小猎犬号环球科考结束之前和之后。
前一阶段,他走出了出生地英国南部小城什鲁斯伯里,奔向广阔的世界去求学、探索,为后一阶段的“宅家”,奠定了坚实的博物学知识基础并积累了大量科研与写作的原始材料。
后一阶段,他成家立业,定居在伦敦南郊的“唐宅”(音译“党豪斯”),躲在他颇为舒适的小天地里度过了余生。在此期间,他除了到附近小镇做过几次“水疗”之外,几乎过着隐士般的生活,专心从事个体科研活动、著书立说。
换言之,前一阶段他满世界地“浪”,后一阶段他足不出户地“宅”。他原本打算身后长眠在家庭墓地,贴近他所钟爱的腐殖土与蚯蚓,却“身不由己”地备受哀荣——英国为他举行了国葬,并将其安葬在西敏寺大教堂,与乔叟、牛顿和莱尔为伴。
时至今日,达尔文与莎士比亚已经构成英国科学与文化的两大文旅产业,成为英国人最引以为豪的民族精神遗产。
对我来说,丛书是我几十年来阅读和研究达尔文的心得与创作激情的结晶,我期望与广大小读者分享我研读达尔文的至乐。
那么,达尔文以及他的以自然选择为主要机制的生物进化论为什么如此重要?又为什么像其他重要的东西一样,需要“从娃娃抓起”呢?
《科学美国人》杂志专栏作家迈克尔·舍默曾说:“达尔文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进化论重要。进化论之所以重要,是因为科学重要。科学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我们时代的无与伦比、史诗般的叙事,讲述着我们是谁,我们从何处来、往何处去。”
此外,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不仅影响了过去的几代人,而且将继续影响着我们这一代以及未来的千秋万代。达尔文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他所开拓的生命探索之旅,却从来没有结束。这也是达尔文留下的宝贵遗产——他为新的生命探索打开了大门、奠定了基础。
近200年来,我们在医学和生物学领域取得的所有成就和进展,都是建立在生物进化论的基础之上的,以至于美国遗传学家杜布赞斯基如是说,“没有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生物学里的一切都匪夷所思”。换句话说,只有在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框架下,
领域里各种看似奇奇怪怪的现象,才能得到合理的解释。
丛书的第一册《小猎犬号航海记》从达尔文的出生写起,讲述了他曲折有趣、非同寻常的求学经历。
达尔文出身于富贵之家,享有一般人梦寐以求的绝佳教育资源——从中小学阶段的私立名校到爱丁堡大学医学院和剑桥大学,他获得了当时最好的受教育机会。
尽管条件优越,他也天资聪颖,然而在整个受教育阶段,成绩却很一般,甚至还从医学院辍学过,引起他父亲的不满以及对其前程的担忧。
不过,一个看似“偶然”却又是“命中注定”的机遇,使从小便热衷于收集各种动物、植物、石头(包括化石)等博物学标本的达尔文,得以随小猎犬号战舰参加了历时5年的环球考察。其间他长了见识、有很多重要发现、带回来大量珍贵标本,并对物种不变的理论产生了诸多怀疑。
回到英国以后,他立志毕生从事科研活动,并得到了父亲的全力支持。
他撰写的“考察日志”,即《小猎犬号航海记》,以丰富的博物学新知、异国地理风貌和风土人情以及他在考察期间的心路历程,吸引了众多读者,成了畅销书,使他一举成名。正如他在晚年所说的那样,“小猎犬号环球考察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经历,并奠定了我整个学术生涯的根基”。
我所改写的这本《小猎犬号航海记》是原著的浓缩和撷英,篇幅虽然比原著少了很多,但保留了全部精华和出彩的内容。
丛书的第二册《物种起源》从达尔文三十而立之年讲起,追溯了他如何从最初对创世论的怀疑到对生存斗争与自然选择的顿悟,进而写出了《物种起源》的整个过程。
我在书中除了介绍《物种起源》的主要内容外,还讲述了该书出版后引发的大论战。
达尔文的生物演化论之所以被称为革命性的理论,不仅在于它揭示了地球上生命起源与演化的奥秘,还在于它令人信服地解释了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根源,即人类与所有其他生物是怎么来的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启迪了我们的思维,并改变了我们既往的认知。
尽管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未敢触及人类起源这一敏感话题,但读者心知肚明其延伸的推论会是什么。这恰恰是反对他的理论的人们所真正害怕之处。
丛书的第三册《人类的由来》,首先介绍了《物种起源》出版之后,达尔文为了收集更多的证据来捍卫自己的学说,从事了多年的植物学研究并撰写了多本经典的植物学著作。
在《物种起源》出版近10年之后,达尔文终于有勇气出版了《人类的由来与性选择》,阐述了人类是由灭绝了的非洲古猿演化而来的,进一步强化了他的生物演化论。
我在书中不仅介绍了《人类的由来与性选择》的主要内容,还讨论了美的演化以及达尔文身后古人类学领域的化石发现如何证实了达尔文预见的正确性。《人类的由来与性选择》是达尔文著作中除《物种起源》之外最重要的著作。
丛书的第四册《蚯蚓的秘密》是根据达尔文的最后一本书《腐殖土与蚯蚓》改写的。
达尔文晚年依然深爱着研究工作、大自然和博物学。由于年事已高,他开始把注意力转向身边的家园、脚下的热土。他决定重新审视年轻时所研究过的且终生未能忘情的“老朋友”——蚯蚓,深入研究它们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生态与习性,以及它们活动的地质学和考古学意义。
可以说,蚯蚓研究既是达尔文的学术“初恋”,也是他的“天鹅之歌”。这是一本趣味盎然、引人入胜的“大家小书”,也是他的畅销书之一。
达尔文根据自己第一手的观察,以及他所信任的人实地观察的翔实材料,生动有趣地描述了蚯蚓的生活习性、形态特征以及智力水平等。书中还详尽地记录了腐殖土形成的原因以及蚯蚓活动的影响,蚯蚓在土地剥蚀、土壤分层以及湮没和保存古建筑物等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更重要的是,这本小书彰显了达尔文一贯的研究风格:治学严谨、见微知著。达尔文在晚年回顾自己一生的学术生涯时曾写道:“决定我成功的因素包括热爱科学、永不泯灭的好奇心、勤勉地观察和收集事实、善于提出和思考问题、无比的耐心和相当的发明能力。”
我在《蚯蚓的秘密》中展现了他上面所列出的全部特质,这不仅是一位科学家成功的奥秘,也是他毕生进行生命探索的成功之道。
英国学者、达尔文研究者丽贝卡·斯托特曾经指出,达尔文对蚯蚓的钟情,几乎怀着“惺惺相惜”般的情感,因为蚯蚓终日在研磨土壤,而他自己终其一生都是在生命探索的旅途上,像蚯蚓一样永不停息地研磨着。
无独有偶,英国心理分析作家亚当·菲利普斯也曾指出,达尔文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令人困惑的简单问题,并以他典型的轻描淡写的方式指出了这个问题的意义所在——倘若我们严肃地对待蚯蚓,把我们脚下的大地而不是头上的天空作为我们关注的对象及最终的归宿,那么我们的生命会是什么样的呢?
显然,天空是奇迹发生的地方,而“脚踏实地”则是达尔文的生命探索给我们提供的最好的学风样板。总之,这本小书的微言大义值得我们深入挖掘,这也是它成为不朽经典的根源。
这套丛书带领读者重走了一趟“达尔文的生命探索”之旅,让我们认识到,从1859年《物种起源》问世开始,达尔文就为世界打开了一扇“生命之光”的大门。160多年来,通过这扇门,走出来一代又一代的
家,做出了许多重要的发现,不断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与命运。
今天我们可以用DNA查明各种亲缘关系、协助侦破犯罪案件或纠正冤假错案,以及培育产量高且具有抗病害能力的农作物等。
家还能借助DNA手段预测人们患癌症等疾病的概率,由此开发出更加有效的药物和治疗手段。
新冠疫情期间,分子生物学在医学应用上的威力则充分彰显。科学家现在能在最短时间内通过对病毒株的测序,及时发现病毒的性质与新毒株,并研发出疫苗以及抗病毒药物,这在100年前甚至50年前是难以想象的。所有这一切都是近200年前达尔文所开拓的生命探索所带来的丰硕成果。
此外,我们正面临全球气候变暖、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严峻形势,如何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如何保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将是未来生命探索的重要方向。这些领域包括生物分类学、生物形态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生态学、生物地理学、生物信息学、环境科学等,而这些领域的研究最初大多也是由达尔文开创的。因此,达尔文的生命探索仍然在路上。
?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