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田瑞颖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4/29 20:57:34
选择字号:
崔彦斌:柔性电致变色,为五彩世界赋能

 

随着汽车进入隧道,坐在主驾的崔彦斌摘下墨镜,2分钟后车辆驶出,他又带上了墨镜。就在感慨一摘一戴“麻烦”时,他萌生了一个念头:能不能研发一种膜贴在车玻璃上,它可以根据光线和角度自动切换?

偶然发现而来的灵感,加上多年的攻坚克难,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崔彦斌团队终于研发出了这种神奇的“膜”并进入了科研成果转化阶段。

为五彩世界赋能

电致变色材料的应用,正在走进生活的各个角落。

从建筑窗户到电致变色眼镜,从汽车玻璃到民用航空器波音787的调光窗,电致变色材料代替传统静态窗户,能够改变玻璃的颜色与透明度,大幅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那么,电致变色材料是如何实现变色功能的呢?

崔彦斌告诉《中国科学报》,在外界电压的作用下,电致变色材料对光的行为会产生不同的“回应”。这种材料在电场或电流的作用下,光学性质会发生持续可逆变化,使材料呈现出不同的颜色,这就是电致变色材料。

而柔性电致变色器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可弯曲等优点,在可穿戴设备、曲面显示器、节能及自适应伪装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崔彦斌隐隐觉得,这个有趣的项目可能有很大的市场需求。进一步调研后,他发现这项技术还可以拓展到更多的应用场景中,“随着人们对节能减排要求的提高,各式各样建筑都需要在降低能耗、减少碳排放方面实现突破,节能减排、低碳环保也成为了柔性电致变色技术的核心要求之一。”

拿传统的窗户来说,要想达到调节光线,改善室内环境的需求,就需要安装窗帘,不仅要手动调节,还难以满足节能减排的需求。如果将柔性电致变色材料应用到建筑窗户中,不仅可以实现自动调光,遮光、隔热,还将大大减少建筑的能源消耗。

通过技术论证,崔彦斌团队坚定了这个创新项目的可行性和继续开拓的决心。从着手准备这个项目,到调研、找材料,再到一次次的实验和不断优化,他们投入到了漫长的柔性电致变色材料的研发中。

面向市场需求

回忆起材料研发在技术上面临的“三座大山”,崔彦斌仍十分感慨。

一是柔性电致变色材料响应时间很长,而应用场景需要快速切换,这要求必须缩短材料的响应时间;二是需要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满足高频次的切换;三是要解决材料封装的难题。

  ?

电致变色器件从透明到蓝色及蓝色到透明过程 受访者供图

经过多年探索,他们成功研发“柔性电致变色材料”技术,并通过关键核心技术攻坚,使该项目进入了成果转化阶段。

“目前,市场上主要是刚性电致变色材料,响应时间通常在分钟级别。我们研发的材料基本可以实现2秒响应及5000次以上的切换,下一步的目标是提高材料的稳定性,实现透明、着色态之间切换一万次以上的稳定循环,这才是市场需要的柔性电致变色材料。”崔彦斌说。 

他还透露说,团队同时在开发全固态柔性电致变色器件,以避免电致变色器件因“漏液”导致的性能衰减。目前,相关技术路线已被打通,并在实验室实现了全固态柔性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

  ?

崔彦斌团队 受访者供图

随着技术不断走向成熟,为了更快地实现柔性电致变色材料市场化,崔彦斌团队还参加了由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原北京分院)与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指导和支持的2021年“CAS 概念验证计划”。

中科智汇工场相关负责人表示,“CAS 概念验证计划”自2020年启动以来,通过提供种子资金、商业顾问、创业教育、产业资源对接、投融资服务、孵化空间等概念验证服务,对早期项目进行筛选和扶持,推动具有市场潜力的基础研究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应用。

“我们对这项技术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很有信心。下一步将通过不断的研发探索,去丰富颜色的种类,改善自然光照强度,创新防窥的方式,为世界增添五彩缤纷的体验。”崔彦斌说。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