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知领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4/12/20 16:58:01
选择字号: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慧眼如炬的通信先锋

 

邬贺铨(1943.01.16),通信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1988年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一等奖

1998年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二等奖

2002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一、慧眼如炬的通信先锋

图片

作为国内数字通信技术研究领域的先驱,邬贺铨见证并引领了我国通信技术60多年的发展历程。他长期扎根科研一线,提出符合中国发展的技术体系方案,并担任多个国家重大通信研究项目的负责人,为我国通信产业的战略发展定方向、谋布局。如今,邬贺铨依然密切关注中国通信产业的未来。他表示,过去中国通信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后发优势和用户量的增长,但未来必须注重提升内涵,让用户获得更好体验。他强调,移动通信的下一步是6G,这将是国际竞争的关键。

二、通信领域的先驱与改革者

图片

20世纪60年代,国内电话传输方式落后,长途电话打通极难。这样的困境激发了邬贺铨投身数字通信技术研发的决心。70年代,他作为国内数字通信领域的先行者,勇敢踏上探索之路,参与并主持开发了多种通信设备和系统。1969年,邬贺铨带领团队在四川眉山电信总局505厂研制出国内首个市话数字中继系统——24路脉冲编码调制(PCM)终端设备,推动了国内市话数字化进程。在数字通信标准的选择上,提出转向30路体制的开发总体方案,最终被采纳为我国数字通信基群体制,这一决策使我国数字通信产业发展少走了弯路。1988年,邬贺铨再次敏锐捕捉到国际上数字通信体制的变化,向邮电部建议将准同步数字系列(PDH)转为同步数字系列(SDH)标准。他带头推动SDH系统实用化,并在成都至攀枝花的架空光缆线路上建设了国产首个SDH设备光纤通信示范工程。这一研究成果极大地提升了我国通信技术水平,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自1993年起,邬贺铨连续“掌舵”多届国家重大通信研究项目,如国家863计划通信技术主题及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等,为国家通信产业发展谋篇布局。“过去,我们买得到国外产品,也就失去了自己做的积极性。当时,国外电信设备供应商等着看笑话,迫使我们不得不从全产业链做起,给了我们一个从‘零’开始打造全产业链的机会。”邬贺铨说。

三、实现从“3G突破”到“4G同步”的跨越

图片

邬贺铨介绍,当年,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代表中国提出了TD-SCDMA标准,却遭到国际社会的冷遇,甚至被认定为“也就是个标准而已,无法实现产业化”。2006年起,邬贺铨担任“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总师,组织3G、4G、5G项目(下称“03专项”)的研究开发。该项目的目标是让中国在2020年前,实现芯片与专利两个方面的突破;拓展国内外两个市场,支撑产业链、创新链和网络应用;在无线移动通信国际标准制定方面,成为全球重要主导力量之一。邬贺铨说:“03专项对TD-SCDMA给予了关键的支持,在整个产业界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白手起家拉起了一个3G产业链,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为移动通信产业的未来升级打下了重要基础。”从TD-SCDMA产业化开始,国际社会对我国的创新能力开始刮目相看。回顾任职03专项技术总师的10年,令邬贺铨院士特别欣慰的是,从扶持3G国际标准和产业化,到支撑4G国际标准走出去,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在战略上选择了一条“政、产、学、研、用”结合的正确道路,并在管理模式上进行了探索和创新。借助运营商牵引产业、创新链与产业链协同、上下游对接支撑的方式,我国4G TD-LTE国际标准实现了从算法到应用的全链条多项关键技术突破,为在4G时代与发达国家并肩竞争奠定了坚实基础。短短十年间,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实现了从“2G跟随”“3G突破”到“4G同步”的跨越。目前,我国已建设全球规模最大的5G独立组网网络。邬贺铨正在继续深入研究5G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5G的增强移动宽带、广覆盖大连接、低时延高可靠性等特质,适于在工业互联网应用。”邬贺铨说。

四、推动移动通信步入6G时代

图片

“从1G到4G,基本上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既源于需求,又牵引需求,目标比较单一,发展是比较成功的。”中国在5G时代,正式实现商用时间节点与全球同步,4G、5G已进入千家万户的手机中,但在邬贺铨看来,6G在应用方面,可能并非与此前相同。邬贺铨认为,6G的特定业务可能不会主要落在手机上,而是会呈现终端多样性。在6G时代,大企业经申请批准可以使用专用频率建专网,中小企业则可以在运营商的工业互联网专用频道上组织自己的局域网。为工业互联网划出专业频段,可以避免和公众网业务的互相干扰。

人工智能在6G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邬贺铨认为,人工智能需要与6G结合,而6G也更需要人工智能的支持。目前,基础大模型已可用于6G,特别是在智能客服和供应链管理方面。此外,还可以开发场景模型用于网络规划和优化。

邬贺铨更关心的是AI在无线接入网方面的作用,包括信道建模、空口优化、移动性管理和优化,以及整个网络的安全性和绿色化。无线接入网的架构一直是移动通信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开放式和虚拟无线接入网采用软硬件解耦的方式,支持云原生和功能升级,但目前在成熟度和性能上仍不如专用架构,需要尽快补足中国在这方面的短板。邬贺铨强调,AI在接入网的应用面临很大挑战。无线接入网要求实时性很高,而AI大模型的计算处理会占用时间并产生延迟。此外,虽然单蜂窝的干扰控制已相对成熟,但利用AI抵消多蜂窝之间的干扰对算力的要求很高。邬贺铨说,需要非常重视人工智能对6G系统的影响,但目前还不宜过于乐观。我个人认为AI在无线接入网的应用是必然要做的,但是至少当前几年能带来多少收益,现在还不好估计。

(原标题: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慧眼如炬的通信先锋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秦岭发现大型真菌新物种 迄今最大猪笼草之一现身婆罗洲
地球多了个临时的迷你月球 卫星十二号进入预定轨道,将开展技术试验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