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全国人大代表杨学明: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构筑竞争新优势 | 两会声音 |
|
“近年来,由于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需求,我们科研工作者应当努力发展自主创新的高端科学仪器,避免陷入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全国两会前夕,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化学会副理事长杨学明在忙碌的工作之外,认真准备着相关领域的议案。
“科技工作者要牢记初心使命,扎根前沿科学研究,勇攀科技高峰。”杨学明时常对同事和学生说。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他特别注重平时的调研和收集,想把科学界、教育界的声音带到全国两会上,为科技创新和人才发展做些实实在在的事。
“重大技术创新已经成为我国未来战略博弈的主战场,事关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而重大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越来越依赖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先进科研仪器设备的支撑。”杨学明认为。
经过大量详细的调研,在去年的全国两会上,杨学明提交了关于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持续推动科技助力东北振兴、加大博士研究生培养力度等相关建议。“好声音”很快有了回应: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对相关建议给出了反馈和回复,并重点回应了大连先进光源设施的建设事宜,组织专家论证,在项目建设目标和应用场景、方案技术路线、人才队伍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的工作要求。杨学明带领团队认真研读和学习这些要求,并在工作中进行深入探究,完善了项目建议书的相关内容。
今年两会,杨学明的一个重要议题,是继续推动大连先进光源的立项建设。为了准备这个议案,杨学明带领团队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结合新时代东北振兴的要求,在技术论证、应用场景、战略意义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初步勾画了与哈长沈大创新链上相关科研院所开展合作研讨的计划,争取形成合力,全面推进大连先进光源项目的进程。
“如今,国家又启动了新一轮的振兴东北实施方案,这是推动大连先进光源项目建设的一个新机遇。”杨学明说,希望抓住“十四五”窗口期,通过大连先进光源这一东北地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重大技术创新策源地,把科教资源转化为东北振兴发展优势,助力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带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方面,构筑竞争新优势。
相关背景: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是人民政协的34个界别之一。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中,中国科协界委员有43人。
与人民代表大会鲜明的“地域特点”不同,“界别”是人民政协的显著特色和基本组织单元,代表中国社会各界各方面反映愿望诉求。在七届全国政协一次会议的委员名单说明中,“界别”这个概念被首次提及。
自人民政协成立以来,全国政协界别经历了不断地调整优化,形成了今天包括党派、人民团体、社会各界和特邀人士等多类共34个界别,其中就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协界”)。
1948年4月30日,为迎接全国革命胜利到来中共中央发布了《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发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得到各个方面的热烈响应。
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香港分会首先倡议召开全国性科学会议并建立全国科学工作者的组织这个倡议得到中共中央统战部的支持和鼓励,同意召开中华全国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议(简称“科代会”)。
科代会筹备会议(简称“科代筹”)决定以中国科学社、中华自然科学社、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和东北自然科学研究会的名义发起,邀请各方成立科代筹委员会及促进会。这也是中国科协的前身。
1949年7月13日,科代筹全体会议代表自然科学界选出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正式代表15人和候补代表2人,其中包括茅以升、李四光、严济慈等著名科学家。他们代表科技界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参与起草《共同纲领》(临时宪法)。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作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组成单位,中国科协及其前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的根本政治属性从此确立。从此,中国的科技社团登上了政治舞台,承担起建设新中国这一伟大而光荣的历史使命。
1950年8月,科代会召开,毛泽东接见了参加会议的469名代表,周恩来作题为《建设与团结》的报告。会议决定成立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简称“全国科联”)和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简称“全国科普”),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型全国性科技团体的诞生。
八年后,全国科联党组和全国科普党组联合向中共中央提交《关于建议科联、科普合并的报告》。经党中央批准,1958年9月,全国科联和全国科普联合召开全国代表大会,合并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协会。
周恩来、林伯渠、彭真等中央领导接见了出席会议的全体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协会”的决议》等4项决议,包括将这次大会作为中国科协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中国科技工作者终于有了自己的全国性统一组织。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科协及其前身作为全国政协的发起和组成单位,积极参加第一届至第四届全国政协的工作和活动。
1978年,全国政协五届一次会议召开。五届全国政协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更名为“科学技术界”。
1988年,在七届全国政协一次会议期间,苏步青等200多位委员联名提案恢复中国科协作为全国政协组成单位,得到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的积极响应和推动。
1991年1月,全国政协七届十二次常委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国科协和全国侨联作为全国政协组成单位的决定》,恢复中国科协为全国政协的组成单位。与此同时,“科学技术界”得以继续保留。
因此,在现在的34个政协界别中,同时看到“科协界”和“科技界”。二者既有历史渊源,又分别以人民团体和行业领域的不同身份共同代表广大科技工作者。科协界在人民政协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提出过一系列影响深远的提案。
相关资料:
中国科协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持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两个维护”体现在行动自觉上。
中国科协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和实践成就,进一步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切实履行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职责,珍惜政治参与机会,刻苦学习我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知识,提高政治能力;广泛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成就,坚定捍卫我国政治制度;要提升政治参与质量,加强科协组织建设,提高广泛性代表性;密切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提高建言质量;积极主动发挥制度化参与优势,把维护广大科技工作者权益与维护人民整体利益高度统一起来。
作为人民政协的组成单位,中国科协不仅努力成为政府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也始终与国家发展相伴,与科技事业的发展同步。科协界委员的建言献策,对促进科学技术工作者参与国家科学技术政策、法规制定和国家事务的政治协商、科学决策、民主监督工作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2024年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肯定了科技界委员和科技工作者在积极支持参与科技体制改革,奋力投身科技创新、关键技术攻关过程中所做的贡献。他指出,科技界委员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要积极支持参与科技体制改革,奋力投身科技创新;要进一步增强科教兴国强国的抱负,担当起科技创新的重任,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要务实建言献策,助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健全科技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政协委员要提高自身素质和履职能力,不断开创新时代政协工作和多党合作事业新局面,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科协界小组会议上,王怀民、张旭、邱志明、张凤、李志强、肖文交、肖龙旭、杨长风、闵宜仁、李星、魏悦广、曾毅、廖湘科等委员先后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政府工作报告,就创新生态网络、科技金融、基础研究投入、科技评价与奖励、人才评价、科技成果转化、学会建设、国际学术交流等科研创新环境热点问题畅所欲言,提出意见和建议。
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出席在听取委员发言后指出,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和全国政协联组会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增强科教兴国强国抱负,勇担科技创新重任,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要深入贯彻两会精神,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增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强化履职能力建设,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资政,广泛凝聚共识,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要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出谋划策,推动优化科研创新环境,完善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充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要切实增强科协界别意识,对科协工作提出批评建议,共同发挥好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作用。中国科协要针对科协界委员关切的重大议题,系统开展深入调研,精心做好委员履职的服务保障工作。
中国化学会供稿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