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科协网 发布时间:2024/3/15 13:38:35
选择字号:
全国人大代表胡东方:支持温州以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为平台汇聚全球科创人才资源 | 两会声音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全球占比超60%;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出口增长近30%……全国两会上,这些来自政府工作报告的最新数据,让全国人大代表、浙江晨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模具设计师胡东方倍感振奋。

“身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感受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使命和重任。”胡东方在电表领域拥有30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随着科技创新对企业竞争力的作用越发重要,他深切感受到,科技人才培养是科技创新的核心环节,温州未来要在科技人才引育上发力、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前行,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就是一个能提供广阔机遇的重要平台。

翻看政府工作报告,胡东方发现“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被作为专章放在第二位,提出坚持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一体统筹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一体部署实施,深化教育科技人才综合改革,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报告还提到,推进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平台建设,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

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作为温州的主要国际活动、高端人才盛会、重要引智平台,自2019年以来,每年在温举办。共吸引5600余名诺奖级科学家、中外院士、青年学者参加,发布青年科学家共识、青年科学家温州宣言、联合行动倡议等一批国际共识,牵线引育全职工作院士13名、高层次人才1686名,签约落地平台类成果103个、项目类成果995余个。

“持续打造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平台,不仅有利于我国参与多边科技合作,为我国塑造青年科技外交重要品牌,促进创新人才和创新要素的全球自由流动,链接全球科创人才资源,也有利于浙江和举办地城市温州继续加速嵌入全球创新版图,打造全球创新网络重要节点,深化从‘商行天下’向‘智行天下’转变。”胡东方把思考和心声写进《关于支持温州以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为平台汇聚全球科创人才资源的建议》,提交给大会。

他建议,支持以温州为承办地,将青科会纳入“一带一路”峰会系列活动,逐步发展成为“一带一路”青年科学家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将青科会纳入中国科协学术会议体系统筹布局,建立“季度恳谈会”的常态化议事机制。推动世界青年科学家联合会尽快获批,并支持青科会联合国内外相关机构共建全球化特色的“青年科技人才创新智库平台”和“国家未来产业全球创新合作服务平台”。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共建全球青年科学家学院,开展更高能级的青年科学家国际交往活动。

“峰会立足温州、面向全球、服务全国,希望能更好地汇聚全球青年科学家资源、温商资源等,成为我国未来产业孵化服务的重要支撑点。”胡东方说。(温州市科协)

相关背景: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是人民政协的34个界别之一。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中,中国科协界委员有43人。

与人民代表大会鲜明的“地域特点”不同,“界别”是人民政协的显著特色和基本组织单元,代表中国社会各界各方面反映愿望诉求。在七届全国政协一次会议的委员名单说明中,“界别”这个概念被首次提及。

自人民政协成立以来,全国政协界别经历了不断地调整优化,形成了今天包括党派、人民团体、社会各界和特邀人士等多类共34个界别,其中就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协界”)。

1948年4月30日,为迎接全国革命胜利到来中共中央发布了《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发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得到各个方面的热烈响应。

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香港分会首先倡议召开全国性科学会议并建立全国科学工作者的组织这个倡议得到中共中央统战部的支持和鼓励,同意召开中华全国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议(简称“科代会”)。

科代会筹备会议(简称“科代筹”)决定以中国科学社、中华自然科学社、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和东北自然科学研究会的名义发起,邀请各方成立科代筹委员会及促进会。这也是中国科协的前身。

1949年7月13日,科代筹全体会议代表自然科学界选出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正式代表15人和候补代表2人,其中包括茅以升、李四光、严济慈等著名科学家。他们代表科技界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参与起草《共同纲领》(临时宪法)。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作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组成单位,中国科协及其前身是中国共产领导下的人民团体的根本政治属性从此确立。从此,中国的科技社团登上了政治舞台,承担起建设新中国这一伟大而光荣的历史使命。

1950年8月,科代会召开,毛泽东接见了参加会议的469名代表,周恩来作题为《建设与团结》的报告。会议决定成立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简称“全国科联”)和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简称“全国科普”),这标志着中国共产领导的新型全国性科技团体的诞生。

八年后,全国科联党组和全国科普党组联合向中共中央提交《关于建议科联、科普合并的报告》。经党中央批准,1958年9月,全国科联和全国科普联合召开全国代表大会,合并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协会。

周恩来、林伯渠、彭真等中央领导接见了出席会议的全体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协会”的决议》等4项决议,包括将这次大会作为中国科协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中国科技工作者终于有了自己的全国性统一组织。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科协及其前身作为全国政协的发起和组成单位,积极参加第一届至第四届全国政协的工作和活动。

1978年,全国政协五届一次会议召开。五届全国政协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更名为“科学技术界”。

1988年,在七届全国政协一次会议期间,苏步青等200多位委员联名提案恢复中国科协作为全国政协组成单位,得到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的积极响应和推动。

1991年1月,全国政协七届十二次常委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国科协和全国侨联作为全国政协组成单位的决定》,恢复中国科协为全国政协的组成单位。与此同时,“科学技术界”得以继续保留。

因此,在现在的34个政协界别中,同时看到“科协界”和“科技界”。二者既有历史渊源,又分别以人民团体和行业领域的不同身份共同代表广大科技工作者。科协界在人民政协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提出过一系列影响深远的提案。

相关资料:

中国科协深入贯彻近平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持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两个维护”体现在行动自觉上。

中国科协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和实践成就,进一步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切实履行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职责,珍惜政治参与机会,刻苦学习我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知识,提高政治能力;广泛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成就,坚定捍卫我国政治制度;要提升政治参与质量,加强科协组织建设,提高广泛性代表性;密切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提高建言质量;积极主动发挥制度化参与优势,把维护广大科技工作者权益与维护人民整体利益高度统一起来。

作为人民政协的组成单位,中国科协不仅努力成为政府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也始终与国家发展相伴,与科技事业的发展同步。科协界委员的建言献策,对促进科学技术工作者参与国家科学技术政策、法规制定和国家事务的政治协商、科学决策、民主监督工作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2024年两会上,近平书记肯定了科技界委员和科技工作者在积极支持参与科技体制改革,奋力投身科技创新、关键技术攻关过程中所做的贡献。他指出,科技界委员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要积极支持参与科技体制改革,奋力投身科技创新;要进一步增强科教兴国强国的抱负,担当起科技创新的重任,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要务实建言献策,助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健全科技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政协委员要提高自身素质和履职能力,不断开创新时代政协工作和多党合作事业新局面,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科协界小组会议上,王怀民、张旭、邱志明、张凤、李志强、肖文交、肖龙旭、杨长风、闵宜仁、李星、魏悦广、曾毅、廖湘科等委员先后围绕学习贯彻近平书记重要讲话和政府工作报告,就创新生态网络、科技金融、基础研究投入、科技评价与奖励、人才评价、科技成果转化、学会建设、国际学术交流等科研创新环境热点问题畅所欲言,提出意见和建议。

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出席在听取委员发言后指出,要深入学习近平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和全国政协联组会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增强科教兴国强国抱负,勇担科技创新重任,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要深入贯彻两会精神,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增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强化履职能力建设,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资政,广泛凝聚共识,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要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出谋划策,推动优化科研创新环境,完善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充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要切实增强科协界别意识,对科协工作提出批评建议,共同发挥好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作用。中国科协要针对科协界委员关切的重大议题,系统开展深入调研,精心做好委员履职的服务保障工作。

浙江省科协供稿

相关专题:中国科协网融媒体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