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中国科协、教育部联合实施的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中学生英才计划”)已经走入第11个年头。自2013年启动以来,“中学生英才计划”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了9000多名具有创新潜质的优秀中学生,为我国基础学科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中指出:“要坚持走基础研究人才自主培养之路,深入实施‘中学生英才计划’、‘强基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优化基础学科教育体系,发挥高校特别是‘双一流’高校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主力军作用,加强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源源不断地造就规模宏大的基础研究后备力量。”
中国科协网推出系列文章和短视频,聚焦“中学生英才计划”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生动实践,记录高校学科师资科研优势资源集中转化为大学和中学协同育人平台、以开放融合思维激发学生科研能力、加强建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机制等方面的创新探索。
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学生张傲雪参加了2022年10月举行的第五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科学T大会”,成为全国“中学生英才计划”41名受邀学生中的一员。因为疫情影响,他在线上做了题为“稀土铕配合物OLEDs材料的发展和应用”的英文演讲,受到与会者好评。
OLED是有机发光半导体的英文缩写,属于显示技术的一种。张傲雪自初中以来,就对显示技术十分感兴趣,甚至自费购买各大厂商的显示屏,研究显示材料与技术。这份兴趣与执着延续到他高中时期。“中学生英才计划”招募时,张傲雪就瞄准了化学专业。幸运的是,他遇到了一位同样热爱化学专业,并致力于培养中学生的教师——内蒙古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张军。
于是,张傲雪的热爱与张军的专业辅导碰撞出新的火花。
一年两项研究
一年的时间可以完成几项研究?特别是对一个正在上高中的学生来说。张傲雪的答案是两个。
通过“中学生英才计划”的笔试和面试后,张傲雪进入张军的课题组。在第一次参加张军主持的课题组会议时,他了解了课题组的研究方向和具体内容。“张老师给我们介绍了他的研究领域——稀土。”张傲雪说,当他发现稀土作为发光材料可应用于显示技术时,对稀土的兴趣更加浓厚了。
在随后举行的“中学生英才计划”启动仪式上,全国参与“中学生英才计划”的学生被分为几个小组,通过抽签决定研究课题,并在“中学生英才计划”结业时进行展示。张傲雪所在的小组抽中了“未来显示”的主题。这一主题需要成员们通过比较各种显示屏和显示材料,展望未来显示技术。其研究方向和内容正中张傲雪下怀,再加上张军对稀土的介绍,张傲雪产生了将稀土材料应用于未来显示技术的念头。
不过,稀土发光材料研究要结合化学和凝聚态物理两个跨学科领域,这对高中阶段的张傲雪来说难度过高。因此,张军将他的研究方向确定为稀土永磁材料。
接下来的日子里,张傲雪一边在实验室进行稀土永磁实验,一边查找文献,不断补充关于稀土发光材料的内容。令他遗憾的是,由于疫情原因,他只在实验室内完成了稀土永磁实验,却没能完成发光材料的相关实验。
有一段时间,张傲雪无法前往实验室,也无法当面向张军请教。他的焦急被张军看在眼里,电话、微信、网络会议,一切可以沟通的平台都发挥了教学的功能。
不知道阅读哪些文献,张军下载好发给他;有的理论知识理解不了,张军耐心为他解答,有时白天来不及回复,也会在夜晚闲下来时第一时间解答。
在张军的指导下,张傲雪所在的小组完成了以AR微投技术为主题的研究,并荣获全国优秀小组第一名。同时,他所做的关于稀土永磁材料的研究,以《稀土永磁材料钐钴磁铁的废料硫酸钐钠回收及制备氧化钐的研究》为题撰写文章,作为“中学生英才计划”的结题,并获得第38届内蒙古自治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稀土铕配合物OLEDs材料的发展和应用”则成为他参加“科学T大会”的演讲题目,同时获得第37届内蒙古自治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
爱提问题的学生
三篇文章,两个研究方向,张傲雪这一年的“英才计划”,收获颇丰。对于张傲雪来说,从小积累起来的对科研的兴趣,对未知实验结果和数据的强烈好奇心,是他参加“中学生英才计划”的动机,也得以在“中学生英才计划”中从宏观转向微观、从现象上升到理论。
在张军眼中,张傲雪是个特别喜欢提问的学生。“他很有想法,经常与我交流一些创新的灵感,甚至自己翻阅文献写了篇综述,想要投稿发文章。虽然文字有些稚嫩,需要逐字逐句帮他修改,但他的想法与行动力让我很感慨。”张军说。
张军十分理解高中阶段学习时间紧迫,一般会利用周末或下课后的时间,请他们来到实验室进行面对面交流。平时,他会充分利用线上交流手段,建立微信群,当看到一些优秀的文献、课程讲座或者学术报告时,会随时分享给学生。
“对于一些特别有价值的中文或英文文章,我还会要求学生进行精读,锻炼他们深度思考的能力。学生有问题也会随时在群里沟通,只要我有时间肯定会及时回答。有时他们找不到相关文献,我搜索到后会第一时间转发给他们。所以对于中学生来说,科研时间很灵活,并不局限于他们在实验室的时间。”张军表示。
在教授过程中,张军更注重培养“中学生英才计划”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思维,锻炼他们的科研能力。至于一些约定俗成的科研内容,为了节省学生时间,往往将会由指导教师直接指导,或由研究生手把手带做。
教学相长
教育只是教师给予学生知识吗?对于张军来说,关于教育的启发是双向的。
张军坦言,在“中学生英才计划”中,他会利用学生培养过程的一些反馈来改进和提升自己培养研究生的方式方法。“尽管研究生知识储备更丰富、科研精力更充沛,但实际上他们有时会因怕出丑而缺乏提问和质疑的勇气,创新思维受到束缚,而高中生则初生牛犊不怕虎,什么都敢问,思想不受束缚、天马行空。”这让张军意识到敢于质疑是科研的一种特质,“因此我会鼓励研究生敢于提问、勇于提问、善于提问,时刻保持活跃的科研思维,树立强大的科研自信,相信自己的思维和判断,用知识、智慧和思考去克服科研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也正是因为欣赏这种特质,张军在面试环节格外看重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以及在沟通过程中,他们的想法中是否有“闪亮的火花”。“因为做科研会面临各种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不能仅依靠知识,更需要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张军认为。
将学生领进门后,张军会根据他们的兴趣确定研究方向,如果没有特别感兴趣的内容,则会让他们跟随研究生完成科研工作。在完成仪器设备、实验室安全等基础培训后,学生会与指导教师一起制定研究计划。这些计划将细化到各个步骤,比如先开展实验制备材料,再对材料进行表征和测试,最后分析判断总结等。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位进入团队的学生都会得到较为系统的科研训练,这些训练与研究生无异,只是强度略低。
张军认为,尽管中学生的理论知识不足,但他们思维很活跃,如果在这个阶段对他们进行较为系统的科研训练,相信一定会在他们心中种下科技创新和科学研究的种子。
“‘中学生英才计划’正是播撒科学种子的计划,可以极大地加深中学生对学科的认识和对科研的兴趣,提高他们主动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引导学生提前思考未来学习计划、规划学科生涯。”张军表示。
我的愿望
9月开学时,张傲雪将是吉林大学的大一新生。尚未入学的他,已经对大学生活有了新规划,他希望在大学里继续自己的研究方向。不过,首先他要进入吉林大学的唐敖庆班。
唐敖庆班是吉林大学在2009年入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后,以吉林大学前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化学家唐敖庆先生命名的试验班,旨在培养基础学科领域学科后备人才,促进我国基础科学研究水平提高。它在面向校内招生的通知中写到:可免除完成“中学生英才计划”学生的笔试环节。这一点令张傲雪跃跃欲试,他只需要为面试做准备即可。
张军在新学年也将迎来他2016年加入“中学生英才计划”以来的第9批学生。截至今年9月,他培养的“中学生英才计划”学生已达34人,多名学生在省区市科技创新类大赛中获奖。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批入选“中学生英才计划”的教师,张军期望,未来的“中学生英才计划”能够构建前沿学科、交叉学科或者学科群的培养模式,打破学科壁垒,注重创新综合能力培养。同时,他希望“中学生英才计划”培养过程可引入一些科研技能、科技知识、仪器操作、数据解析等的比赛或竞赛,让参与计划的学生通过比赛或竞赛锻炼自己的科研素养和综合能力。
“如果可能,也希望中学将科学研究方面的培养纳入高中课程体系,让更多中学生有精力接受科研的系统训练。”张军说,“我希望可以帮助更多学生在中学阶段打下科学研究的基础,种下科研的种子。”
中国科协网 供稿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