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敏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3/9/20 14:56:55
选择字号:
科学家提出纳米药物肿瘤递送新理论

肿瘤血管构成了纳米药物进入肿瘤组织的主要途径,因此纳米药物的高效递送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血管系统。目前的研究范式主要基于1986年首次提出的“增强渗透和滞留效应”理论。该理论认为,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屏障是纳米药物渗透到肿瘤组织的最后一道防线,纳米药物可以利用肿瘤血管的高渗透性来跨越这一屏障,从而直接进入肿瘤微环境。

然而,基于该理论的临床前和临床研究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某些研究数据甚至表明,纳米载体仅能将大约0.7%的药物有效递送至肿瘤组织。这一发现不禁引发了疑问:是否存在其他未被充分认识的机制阻碍了纳米药物进入实体瘤?

基底膜是阻止纳米颗粒进入肿瘤的屏障,通过急性炎症突破基底膜屏障,诱导火山式喷发的示意图。中国科大供图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与医学部教授王育才和副教授蒋为团队,利用自主研发的多层次活体显微成像技术,首次明确指出,肿瘤血管外侧存在一层致密的基底膜结构,该结构严重阻碍了纳米药物的血管外渗透能力,导致纳米药物在肿瘤血管外形成“血池”样的积累。

该研究通过深入的活体显微成像分析,精准地解析了这种由基底膜构成的“血池”的空间定位、微观结构以及成因,并进一步揭示了酶降解基底膜能显著减少“血池”的数量,从而增强纳米药物的渗透效率。

研究还进一步证实,通过炎症诱导的中性粒细胞迁出机制,能在基底膜上短暂形成一个动态“窗口”,从而实现纳米药物火山喷发式的高效渗透,有效提升了纳米药物在肿瘤组织中的富集和治疗效果。9月14日,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纳米技术》。

研究人员介绍,该研究不仅提出了一种与传统“增强渗透和滞留效应”截然不同的纳米药物富集创新机理,还为纳米药物在肿瘤治疗方面的应用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并刷新了人们对纳米药物跨血管转运机制的整体认识,为该领域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实现了重要的突破。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565-023-01498-w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6000年古迹揭示石器时代建筑者的工程智慧 森林可持续经营:给陆地碳汇扩容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