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3/8/28 20:19:59
选择字号:
基金委发布3个重大研究计划项目指南

关于发布肿瘤演进与诊疗的分子功能可视化研究重大研究计划2023年度项目指南的通告

国科金发计〔2023〕64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现发布肿瘤演进与诊疗的分子功能可视化研究重大研究计划2023年度项目指南,请申请人及依托单位按项目指南所述要求和注意事项申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2023年8月28日  

肿瘤演进与诊疗的分子功能可视化研究重大研究计划

2023年度项目指南

肿瘤演进与诊疗的分子功能可视化研究重大研究计划旨在通过对肿瘤演进和诊疗的关键分子功能可视化,形成对恶性肿瘤本质的新认识。

一、科学目标

本重大研究计划的总体科学目标:揭示肿瘤演进过程的关键调控分子与功能甄别、分子信息网络与病理表型以及基于分子功能可视化的肿瘤诊断、疗效评估和预后判定,阐述肿瘤发生的分子基础、肿瘤异质性的演化规律以及肿瘤微环境的特征构成,明确肿瘤各演进阶段的生物学表征和恶性本质及影像-病理-组学融合诊断意义。

二、核心科学问题

本重大研究计划的核心科学问题:肿瘤演进过程中关键分子的信息提取、特征确定、功能可视化及其诊疗意义。

三、2023年度资助研究方向

根据本重大研究计划总体布局,2023年度拟资助以下研究方向,鼓励申请人采用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手段,注重与 、化学科学、 等领域的合作。

(一)重点项目。

1.恶性肿瘤早诊、早治关键分子事件功能可视化。

在前期建立的早期肿瘤研究队列基础上,基于高通量多组学技术,研究癌变的分子病理和免疫机制,发现恶性肿瘤早诊早治关键分子或多分子事件标志物与治疗靶标,探索其可视化识别,实现对早期肿瘤的检测,为肿瘤筛查、预警和早诊早治提供新策略。

2.恶性肿瘤影像、病理与多组学融合智能诊断、疗效评估与预后判断。

利用影像、病理、多组学信息交叉融合技术,可视化解析恶性肿瘤微环境与肿瘤异质性形成及调控机制,为肿瘤新靶点发现和精准诊疗提供新理论和新策略,建立肿瘤智能诊断、演进预测、疗效评估与预后判断的技术规范和智能化诊疗模型。

(二)集成项目。

1. 恶性肿瘤发生与演进早期阶段肿瘤细胞与神经及免疫微环境互作规律及其可视化。

针对肿瘤发生及演进早期阶段,建立影像、病理、谱系示踪及多组学信息融合的创新技术与动物模型,在分子、细胞、动物模型及人体组织样本等不同尺度,解析肿瘤起始细胞、癌前病变细胞与神经及免疫微环境互作机制及肿瘤生态系统(ecosystem)演化规律,并对其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索肿瘤发生及演进早期阶段的生物学表征、恶性本质及影像-病理-组学融合诊断的应用价值。

2.恶性肿瘤治疗新方法的可视化评价与临床转化。

针对恶性肿瘤的前沿治疗新方法,采用新型活体可视化技术在分子水平观察其对肿瘤细胞的治疗作用,通过建立活体大尺度、多维度、高灵敏、长周期的动态监测与定量分析方法,为恶性肿瘤治疗新方法的过程监测及疗效评估提供可视化评价技术体系,并开展临床转化应用。

四、项目遴选的基本原则

围绕核心科学问题,本重大研究计划强调和鼓励:

(一)对实现总体科学目标的贡献率。

(二)促进科学问题解决的新思路、新方法。

(三)学科交叉,多组学、病理和影像信息的融合。

(四)促进我国相关领域发展的国际合作与共享。

五、2023年度资助计划

2023年拟资助重点支持项目4项,直接费用资助强度约为275万元/项,资助期限为3年,重点支持项目申请书中研究期限应填写“2024年1月1日-2026年12月31日”;拟资助集成项目4项,直接费用资助强度为400-600万元/项,资助期限为3年,集成项目申请书中研究期限应填写“2024年1月1日-2026年12月31日”。

具体资助项目数和资助经费将根据申请情况和申请项目研究工作的实际需要而定。

六、申请要求及注意事项

(一)申请条件。

本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申请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承担基础研究课题的经历;

2.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

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正在攻读研究生学位以及无工作单位或者所在单位不是依托单位的人员不得作为申请人进行申请。

(二)限项申请规定。

执行《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申请规定”中限项申请规定的相关要求。

(三)申请注意事项。

申请人和依托单位应当认真阅读并执行本项目指南、《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和《关于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与结题等有关事项的通告》中相关要求。

1.本计划项目实行无纸化申请。申请书提交时间为2023年9月27日-10月9日16时。

(1)申请人应当按照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中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的填报说明与撰写提纲要求在线填写和提交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

(2)本重大研究计划将紧密围绕核心科学问题,对多学科相关研究进行战略性的方向引导和优势整合,成为一个项目集群。申请人应根据本计划拟解决的核心科学问题和本指南公布的拟资助研究方向,自行拟定项目名称、科学目标、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相应的研究经费等。

(3)申请书中的资助类别选择“重大研究计划”,亚类说明选择“集成项目”或“重点支持项目”,附注说明选择“肿瘤演进与诊疗的分子功能可视化研究”,根据申请的具体研究内容选择相应的申请代码。

重点支持项目的合作研究单位不得超过2个;为充分整合本领域优势科研力量,鼓励交叉合作,本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应由在集成方向已取得创新性成果的2个以上的独立研究团队联合申请,集成项目的合作研究单位数量不得超过4个。

(4)申请人在申请书“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部分,应当首先说明项目申请符合本项目指南中的资助方向要求,以及对解决核心科学问题和实现本重大研究计划总体科学目标的贡献。

如果申请人已经承担与本重大研究计划相关的其他科技计划项目,应当在申请书正文的“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部分论述申请项目与其他相关项目的区别与联系。

(5)由于医学科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涉及人和动物的生物医学研究,请申请人和依托单位注意在项目申请及执行过程中严格遵守针对相关医学伦理和患者知情同意等问题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包括在申请书中提供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单位医学伦理委员会、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的审核证明(电子申请书应附扫描件),未按要求提供上述证明的申请项目将不予资助。

(6)涉及病原微生物研究的项目申请,应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和有关部委关于“伦理和生物安全”的相关规定;涉及人类遗传资源研究的项目申请应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相关规定;涉及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项目申请,应具备生物安全设施条件,随申请书提交依托单位或合作研究单位生物安全保障承诺,未按要求提供上述证明的申请项目将不予资助。

2.依托单位应当按照要求完成依托单位承诺、组织申请以及审核申请材料等工作。在2023年10月9日16时前通过信息系统逐项确认提交本单位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并于10月10日16时前在线提交本单位项目申请清单。

3.其他注意事项。

(1)为实现重大研究计划总体科学目标和多学科集成,获得资助的项目负责人应当承诺遵守相关数据和资料管理与共享的规定,项目执行过程中应关注与本计划其他项目之间的相互支撑关系。

(2)为加强项目的学术交流,促进项目群的形成和多学科交叉与集成,本计划将每年举办1次资助项目的年度学术交流会,并将不定期地组织相关领域的学术研讨会。获资助项目负责人有义务参加本计划指导专家组和管理工作组所组织的上述学术交流活动。

(四)咨询方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七处

联系电话:010-62329157

关于发布冠状病毒-宿主免疫互作的全景动态机制与干预策略重大研究计划2023年度项目指南的通告

国科金发计〔2023〕65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现发布冠状病毒-宿主免疫互作的全景动态机制与干预策略重大研究计划2023年度项目指南,请申请人及依托单位按项目指南所述要求和注意事项申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2023年8月28日  

冠状病毒-宿主免疫互作的全景动态机制与干预策略

重大研究计划2023年度项目指南

一、科学目标

本重大研究计划以“冠状病毒-宿主免疫互作的全景动态机制与干预策略”为核心科学问题,以冠状病毒特别是新发冠状病毒感染为研究对象,克服既往断面、单尺度、单维度研究的局限性,采用动态、多尺度、多维度的全景研究新范式,通过多学科交叉研究,揭示冠状病毒变异机制、进化趋势和流行规律,阐明冠状病毒变异对致病力、传播力、人群易感性的影响,解析病毒和宿主免疫互作的动态调控网络及其关键节点,阐释免疫保护/免疫损伤的平衡机制及其与不同临床表现的内在联系,发展针对病毒免疫损伤关键节点的靶向治疗手段,结合变异株之间的免疫交叉反应关系,研发特异性免疫防治药物和广谱优效安全的预防疫苗,建立疫苗对人体保护性免疫的评价方法和指标,揭示群体预存免疫、疫苗接种及流行病学特征,为病毒性传染病的免疫防控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储备。培养一批高层次专门人才,提升我国在该领域的创新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引领力。

二、核心科学问题

结合冠状病毒的病原学特征、变异机制和流行规律,阐明冠状病毒-宿主免疫互作机制和免疫防御策略。以冠状病毒免疫应答的启动、维持、消退、记忆产生过程为基础,以冠状病毒免疫保护和免疫损伤机制为核心,围绕病毒和宿主因素、感染与免疫反应的动态演变,阐明感染的发生、演进、相变与不同临床表现及转归的关系,从群体、环境、生态、个体、器官组织、细胞、分子不同尺度揭示冠状病毒感染免疫基本属性,阐明宿主抗冠状病毒感染免疫调控机制,发展免疫干预及监测新策略,建立远期人体针对冠状病毒特异性免疫力精准评估的指标体系,研发针对高传播力、高致病性变异株的疫苗、抗体和药物。

三、2023年度资助研究方向

根据本重大研究计划总体布局,鼓励申请人采用免疫学和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手段,注重临床医学与流行病学、比较医学、药学、数学、信息学、化学、材料学、地球科学等领域的合作。2023年度拟资助以下研究方向。

(一)病毒变异与感染建立、免疫应答启动和调控的关系。

在免疫压力下病毒发生进化、突变、重组,以及病毒感染细胞路径不同等,均直接影响免疫反应的启动与维持过程。针对这一重大问题,揭示冠状病毒变异的机制,解析变异的生物学效应,明确冠状病毒变异对其致病力、传播力、组织嗜性及人群易感性、流行规律的影响;阐明与感染建立相关病毒基因组编码产物的结构特征及生物学功能,病毒复制的生物学过程、关键分子事件及影响复制的关键宿主因子;揭示病毒攻击靶器官的应激反应特征和作用机理,引发细胞死亡的类型、机制及其生物学效应;阐释病毒变异、感染路径对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启动的影响和调控机制;针对病毒或宿主RNA或蛋白发现干预靶点,发现特异性或广谱性药物或免疫制剂先导化合物;开展不同人类冠状病毒(包括高致病性冠状病毒、季节性冠状病毒)感染复制及其与宿主免疫互作机制的比较研究,发现共性干预靶点,阐明不同冠状病毒致病性差异的生物学基础。

(二)免疫系统感知病毒全景刺激信号、启动免疫应答的机制。

采用免疫组学、生物信息学技术,基于疾病动物模型、临床队列等,发现和鉴定病毒激发固有免疫应答的危险信号和获得性免疫应答的抗原表位信号,阐明免疫应答的启动机制,及其与保护性应答和损伤性应答的关系;阐释病毒演化变异过程中或在宿主免疫压力下,所产生的不同病毒亚型是否具有交叉或优势表位、跨种感染潜能及逃避免疫识别的能力。

(三)免疫应答的系统性多维度抗病毒免疫保护和记忆机制。

基于免疫反应的系统性、多维度和复杂性,阐明抗病毒免疫应答启动后的免疫效应、免疫记忆(特别是T细胞免疫记忆)维持的时相特征及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协同机制;关注呼吸道粘膜免疫的建立、调控及屏障保护作用,病毒感染靶器官的区域免疫反应特征,病毒负向调节免疫应答的“逃逸”机制,特别是变异毒株的免疫逃逸机制,从而揭示免疫保护和免疫记忆维持机制及其关键因素;实时动态呈现病毒感染宿主的免疫应答“全景”过程,发现病毒与免疫细胞、免疫分子间相互作用网络的关键节点。

(四)病毒感染诱导的免疫损伤及其动态致病机制。

探究免疫保护/免疫损伤平衡的时空特征、关键节点及其调控机制,冠状病毒感染导致T细胞耗竭的机制及其免疫损伤特征;重点揭示病毒感染诱发的损伤性免疫应答的致病机理,阐释临床无症状感染、再次感染、重症感染、“长新冠”“后遗症”等临床表现与转归差异化机制,发现重症预警免疫分子靶标,验证免疫干预新靶点;探索免疫反应与微循环、凝血功能、能量代谢、应激反应、细胞死亡及组织修复之间的内在联系,阐释老年和基础疾病患者等易感人群病毒感染的致病及致死原因;明确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相关后遗症的病理机制;以高度模拟人类病毒感染和病理特征的类器官和动物模型,探究冠状病毒感染导致器官损伤的机制,寻找治疗新靶点。

(五)发展疾病监测-诊断-治疗-预防-免疫力评估的新策略新方法。

在揭示病毒感染免疫保护、免疫损伤机制基础上,发展群体免疫力流行病学监测新方法;研究环境、生态、气候、人口密度等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对疾病传播和流行的影响,明确冠状病毒入侵宿主的环境途径和主要影响因素,建立预测模型,指导疫情预警和疫苗精准使用;加强特效药(中药、小分子药物)的研发;发展基于前沿免疫理论和技术指导下的疫苗理性设计新策略,形成精准、快速疫苗研制技术体系,加强针对高传播力、高致病性病毒变异株广谱抗体、广谱高效疫苗的免疫学机理研究及相关技术研发,基于T细胞免疫反应在抗冠状病毒感染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寻找高效保守T细胞表位,为新一代T细胞疫苗的研发提供依据;阐明经呼吸道接种疫苗诱导的免疫应答属性及作用机制;建立健康者预存免疫、感染后和疫苗接种后人体免疫应答评价新方法,揭示疫苗保护效力与免疫应答之间的关系,发展疫苗保护性评价指标、免疫学替代指标,指导疫苗快速研发,促进免疫学精准诊断、精准预防和精准治疗。

四、2023年度资助计划

2023年度拟资助培育项目16-18项,直接费用资助强度约为60-80万元/项,资助期限为3年,申请书中研究期限应填写“2024年1月1日-2026年12月31日”;拟资助重点支持项目6-8项,直接费用的平均资助强度约为300万元/项,资助期限为4年,申请书中研究期限应填写“2024年1月1日-2027年12月31日”。

具体资助项目数和资助经费将根据申请情况和申请项目研究工作的实际需要而定。

五、申报要求及注意事项

(一)申请条件。

本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申请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承担基础研究课题的经历;

2.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

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正在攻读研究生学位以及无工作单位或者所在单位不是依托单位的人员不得作为申请人进行申请。

(二)限项申请规定。

执行《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申请规定”中限项申请规定的相关要求。

(三)申请注意事项。

申请人和依托单位应当认真阅读并执行本项目指南、《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和《关于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与结题等有关事项的通告》中相关要求。

1.本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实行无纸化申请。申请书提交时间为2023年9月27日-10月9日16时。

(1)申请人应当按照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中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的填报说明与撰写提纲要求在线填写和提交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

(2)本重大研究计划将紧密围绕核心科学问题,对多学科相关研究进行战略性的方向引导和优势整合,成为一个项目集群。申请人应根据本计划拟解决的核心科学问题和本指南公布的拟资助研究方向,自行拟定项目名称、科学目标、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相应的研究经费等。

(3)申请书中的资助类别选择“重大研究计划”,亚类说明选择“培育项目”或“重点支持项目”,附注说明选择“冠状病毒-宿主免疫互作的全景动态机制与干预策略”,根据申请的具体研究内容选择相应的申请代码。

培育项目和重点支持项目的合作研究单位不得超过2个。

(4)申请人在申请书“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部分,应当首先说明项目申请符合本项目指南中的资助方向要求,以及对解决核心科学问题和实现本重大研究计划总体科学目标的贡献。

项目申请书选题应符合本重大研究计划的实施原则,具有明确的关键科学问题。申请书的目标和内容应瞄准核心科学问题,突出有限目标,强调创新点与前沿基础科学问题的研究。

如果申请人已经承担与本重大研究计划相关的其他科技计划项目,应当在申请书正文的“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部分论述申请项目与其他相关项目的区别与联系。

(5)由于医学科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涉及人和动物的生物医学研究,请申请人和依托单位注意在项目申请及执行过程中严格遵守针对相关医学伦理和患者知情同意等问题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包括在申请书中提供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单位医学伦理委员会、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的审核证明(电子申请书应附扫描件),未按要求提供上述证明的申请项目将不予资助。

(6)涉及病原微生物研究的项目申请,应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和有关部委关于“伦理和生物安全”的相关规定;涉及人类遗传资源研究的项目申请应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相关规定;涉及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项目申请,应具备生物安全设施条件,随申请书提交依托单位或合作研究单位生物安全保障承诺,未按要求提供上述证明的申请项目将不予资助。

2.依托单位应当按照要求完成依托单位承诺、组织申请以及审核申请材料等工作。在2023年10月9日16时前通过信息系统逐项确认提交本单位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并于10月10日16时前在线提交本单位项目申请清单。

3.其他注意事项。

(1)为实现重大研究计划总体科学目标和多学科集成,获得资助的项目负责人应当承诺遵守相关数据和资料管理与共享的规定,项目执行过程中应关注与本计划其他项目之间的相互支撑关系。

(2)为加强项目的学术交流,促进项目群的形成和多学科交叉与集成,本计划将每年举办1次资助项目的年度学术交流会,并将不定期地组织相关领域的学术研讨会。获资助项目负责人有义务参加本计划指导专家组和管理工作组所组织的上述学术交流活动。

(四)咨询方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四处

联系电话:010-62328653,62327207

关于发布组织器官再生修复的信息解码及有序调控重大研究计划2023年度项目指南的通告

国科金发计〔2023〕63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现发布组织器官再生修复的信息解码及有序调控重大研究计划2023年度项目指南,请申请人及依托单位按项目指南所述要求和注意事项申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2023年8月28日  

组织器官再生修复的信息解码及有序调控重大研究计划2023年度项目指南

一、科学目标

本重大研究计划以组织器官再生修复过程中相关细胞属性的动态演变及调控网络为研究切入点,突破研究瓶颈,建立再生医学研究新范式;创建再生修复研究的新模型、新技术与新方法,解码再生修复的多维度、多尺度信息,全景式绘制再生修复过程的关键细胞与分子调控网络;阐释损伤组织器官再生修复障碍的病理基础与关键调控机制;在解码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促进重要组织和器官再生修复的有序调控与干预新策略。

二、核心科学问题

组织器官再生修复过程中再生细胞属性演变及其调控的多维信息解码,与逆转再生修复障碍,促进再生的有序调控策略。

三、2023年度重点资助研究方向

根据本重大研究计划总体布局,针对再生医学核心理论、临床实践难题和关键工程技术,注重采用生物医学工程、细胞与发育生物学、生物信息学、人工智能、大数据与数学分析等多学科研究思路与技术手段开展交叉研究。2023年度拟资助以下研究方向:

(一)组织器官再生修复的新模型、新技术与新方法(重点支持/培育项目)。

针对重要组织器官再生及其再生障碍,建立新型体内外组织器官再生模型,发展基于单细胞分辨率的在体实时成像与检测分析等新技术,建立多尺度、多维度、多层次以及动态采集、整合、分析再生修复过程信息的新技术与新方法;基于交叉学科的新理论与技术,探索实现组织器官再生修复过程关键环节多维信息可视化、数字模拟的技术路径;探究临床促组织器官再生的治疗技术,研究其对再生修复过程的调节作用及生物学机制。

(二)组织器官再生修复的多维信息解码(重点支持/培育项目)。

综合应用多组学、细胞图谱、功能影像、生物信息学、人工智能等多学科交叉的理论和技术,鉴定再生修复过程中的关键功能细胞及其细胞行为,解析功能细胞属性时空演变,修复组织结构、功能重建过程及调控机制,阐释组织、器官间协同修复的关键机制;探寻生命周期不同阶段、不同组织、不同物种间再生修复能力差异与保持的关键机制。

(三)组织器官再生与结构功能重构障碍的机制(重点支持/培育项目)。

研究缺血、炎症、纤维化等组织微环境因素对组织器官再生修复与功能重建过程的影响和机制;探索免疫、代谢、神经内分泌等系统环境改变与再生修复障碍的关系及机制;建立与优化重要组织器官再生、结构重塑、功能重建障碍的风险评估、预警指标和预测模型。

(四)组织器官再生修复的有序调控与干预策略(重点支持/培育项目)。

针对组织器官再生调控网络中的关键靶点,基于药物、干细胞、重编程、基因编辑、类器官等技术,探索经激活内源性再生能力与调控再生微环境促进损伤器官原位再生、结构重塑和功能重建的新策略与新方法;探寻组织工程替代性组织器官的在体修复或结构重塑、功能重建新策略。

(五)肝脏再生修复障碍的机制与促再生修复调控干预策略(集成项目)。

在研究肝脏再生修复过程中的功能细胞属性演变,结构重塑、功能重建过程与调控关键机制的基础上,解析严重肝脏疾病时器官再生修复障碍的机制,探究临床应用场景下促进肝脏有序再生修复的调控干预策略。

四、2023年度资助计划

2023年度拟资助培育项目约10-12项,直接费用资助强度约为60万元/项,资助期限为3年,申请书中研究期限应填写“2024年1月1日-2026年12月31日”;拟资助重点支持项目约6-8项,直接费用资助强度约为220万元/项,资助期限为4年,申请书中研究期限应填写“2024年1月1日-2027年12月31日”;拟资助集成项目1-2项,直接费用资助强度约400万元/项,资助期限为4年,申请书中研究期限应填写“2024年1月1日-2027年12月31日”。

资助项目数和资助经费将根据申请情况和申请项目研究工作的实际需要而定。

五、申报要求及注意事项

(一)申请条件。

本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申请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承担基础研究课题的经历;

2.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

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正在攻读研究生学位以及无工作单位或者所在单位不是依托单位的人员不得作为申请人进行申请。

(二)限项申请规定。

执行《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申请规定”中限项申请规定的相关要求。

(三)申请注意事项。

申请人和依托单位应当认真阅读并执行本项目指南、《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和《关于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与结题等有关事项的通告》中相关要求。

1.本计划项目实行无纸化申请。申请书提交时间为2023年9月27日-10月9日16时。

(1)申请人应当按照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中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的填报说明与撰写提纲要求在线填写和提交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

(2)本重大研究计划将紧密围绕核心科学问题,对多学科相关研究进行战略性的方向引导和优势整合,成为一个项目集群。申请人应根据本计划拟解决的核心科学问题和本指南公布的拟资助研究方向,自行拟定项目名称、科学目标、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相应的研究经费等。

(3)申请书中的资助类别选择“重大研究计划”,亚类说明选择“培育项目”、“重点支持项目”或“集成项目”,附注说明选择“组织器官再生修复的信息解码及有序调控”,根据申请的具体研究内容选择相应的申请代码。

培育项目和重点支持项目的合作研究单位不得超过2个;为充分整合本领域优势科研力量,鼓励交叉合作,本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应由在集成方向已取得创新性成果的2个以上的独立研究团队联合申请,集成项目的合作研究单位数量不得超过4个。

(4)申请人在申请书“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部分,应当首先说明项目申请符合本项目指南中的资助方向要求,以及对解决核心科学问题和实现本重大研究计划总体科学目标的贡献。

如果申请人已经承担与本重大研究计划相关的其他科技计划项目,应当在申请书正文的“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部分论述申请项目与其他相关项目的区别与联系。

(5)由于医学科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涉及人和动物的生物医学研究,请申请人和依托单位注意在项目申请及执行过程中严格遵守针对相关医学伦理和患者知情同意等问题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包括在申请书中提供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单位医学伦理委员会、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的审核证明(电子申请书应附扫描件),未按要求提供上述证明的申请项目将不予资助。

(6)涉及病原微生物研究的项目申请,应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和有关部委关于“伦理和生物安全”的相关规定;涉及人类遗传资源研究的项目申请应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相关规定;涉及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项目申请,应具备生物安全设施条件,随申请书提交依托单位或合作研究单位生物安全保障承诺,未按要求提供上述证明的申请项目将不予资助。

2.依托单位应当按照要求完成依托单位承诺、组织申请以及审核申请材料等工作。在2023年10月9日16时前通过信息系统逐项确认提交本单位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并于10月10日16时前在线提交本单位项目申请清单。

3.其他注意事项。

(1)为实现重大研究计划总体科学目标和多学科集成,获得资助的项目负责人应当承诺遵守相关数据和资料管理与共享的规定,项目执行过程中应关注与本计划其他项目之间的相互支撑关系。

(2)为加强项目的学术交流,促进项目群的形成和多学科交叉与集成,本计划将每年举办1次资助项目的年度学术交流会,并将不定期地组织相关领域的学术研讨会。获资助项目负责人有义务参加本计划指导专家组和管理工作组所组织的上述学术交流活动。

(四)咨询方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六处

联系电话:010-62328775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