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佳星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23/7/29 7:31:32
选择字号:
女性衰老的时钟有望被“拨慢”

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星

7月28日,《细胞》旗下《医学》(Med)杂志在线发表了我国学者关于女性衰老规律、变化表现等的最新研究,首次系统揭示了中国女性衰老过程中激素水平、免疫能力等方面的生物学标志物。

“研究中,我们发现接受激素替代疗法的个体的多个衰老指标发生‘年轻化’,衰老的‘时钟’一定程度上被拨慢了。”论文共同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张维绮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研究建立了中国女性的多层次复合时钟,如面部时钟、激素时钟、免疫时钟等,通过时钟进行多个维度的衰老评估具有更高的预测准确性。

据介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衢州市人民医院联合研究团队建立了涵盖20-66岁中国女性的自然人群队列,要求志愿者长期在本地居住、无重大疾病、规范饮食和作息等,以降低自然衰老以外的因素对研究带来的影响。锁定研究队列后,研究人员利用表型组、(单细胞)转录组、蛋白组、代谢组和微生物组等研究手段,结合人工智能等分析方法,系统探究了中国女性衰老的多维标志特征。衰老多组学数据的整合精准地揭示出衰老的“本质”,即炎症激活、激素调节紊乱以及多组织功能退化。

“例如,血液中幼稚态T细胞的减少和毒性T细胞增加这两个表现是免疫细胞衰老的主要特征。”论文共同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刘光慧介绍,此外,炎症相关蛋白上调与增龄高度正相关,血浆中脂质的积累和类固醇激素相关代谢物减少也是衰老的重要特征。

衰老时钟研究

研究获得的衰老“时钟”清晰指向了30岁和50岁这两个关键时间点:30岁左右的衰老主要表现为代谢水平的脂质累积和类固醇分子减少;50岁左右表现为器官、细胞和分子等方面的剧烈变化。

“这两个时间点上都出现了明显的衰老相关指标的变化。”张维绮解释,“我们认为这两个时间点与生育和更年期十分吻合,这期间女性内分泌水平发生较大波动,提示激素的改变是女性衰老的关键影响因素。”

衰老动力曲线的两个峰值

衰老时钟能不能成为评价延缓衰老的手段呢?研究人员将接受过长期激素替代疗法的志愿者和同年龄段未接受过治疗的人群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前者的多个衰老相关参数,如炎症蛋白、肝损伤标志物等都朝着年轻状态改善,他们的激素时钟、免疫时钟、代谢时钟等的速率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延缓趋势。研究还发现补充随增龄下调的血浆代谢物(如豆蔻酸、戊酸等)能够显著延缓人动脉内皮细胞衰老、改善内皮细胞的功能,提示了这些代谢物具有干预人类血管衰老的潜力。

(受访者供图)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6000年古迹揭示石器时代建筑者的工程智慧 森林可持续经营:给陆地碳汇扩容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