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蒋建科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23/3/27 8:31:21
选择字号:
发挥科研大协作的创新支撑作用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中国农业科学院小麦产业专家团派出的小分队分赴河南、山东等小麦主产省份,实地指导各地小麦生产,用科技助力粮食丰收。

小麦产业“链长面广”,涉及良种培育、病虫害防治、土壤改良、食品安全等环节,科技需求呈现出从单项技术向综合技术、从单点突破向系统集成方向发展的新趋势,单靠一两个专家、一两个研究团队显然不够。与此同时,小麦生产还面临气候变化异常、品种更新加速、品质要求提高等一系列挑战。要解决这些问题、确保稳产高产,必须实行团队合作、协同攻关。

为此,中国农业科学院小麦产业专家团组建起全方位、成建制、常态化的稳产保供科技支撑队伍,通过整合良种培育、栽培耕作、地力提升、植保减灾、收储加工、产业信息等方面科技力量,协同地方农业主管部门与农业科研院所、种业公司、专业种植合作社等单位机构,以“专家团—专家站—田间课堂”的服务格局形成稳产保供长效机制,为小麦产业全方位开展科技支撑。

中国农科院小麦产业专家团所作的积极探索,对于发挥我国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开展科研大协作、大联合,进行农业科技“卡脖子”技术攻关,有一定示范和启示作用。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整体水平加速提升,为粮食稳产、增产做出了积极贡献。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新征程上,农业科技领域还面临基础研究能力不足、关键核心技术亟待突破等问题,需要创新科技攻关模式,进一步实现种植主体、农业企业与科研院所深度融合创新。

实践证明,开展科研大协作、大联合,是我国农业科技不断取得重大突破的一大法宝。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就开展了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收集工作,为我国粮食生产打下坚实基础。上世纪80年代开展的黄淮海科技攻关,先后组织上千名科技工作者参与,培育了一大批农作物新品种,为黄淮海地区的农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从山东寿光蔬菜研发中心17个课题组合力培育蔬菜新品种,到海南崖州湾种子实验室携手19家联席成员单位“揭榜挂帅”聚力攻关,更多的科研协作推动我国农业科技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期待有更多的“小麦专家团”为科研大协作积极探索出更多新的模式、好的成效,成为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科技服务样板,为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