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钱锋委员 (华东理工大学供图)
“着力推进数实融合,对我国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而言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堂‘必修课’。”全国政协委员、华东理工大学教授钱锋说,“数实融合将为行业和企业装上赋能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大脑’,以数据要素应用赋能数实深度融合,可以让产业链供应链更健全牢固,让实体经济高质量快速发展。”
调研中,钱锋发现数实融合标杆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市场份额、营收会增加14%~85%,生产周期、订单交付周期将缩短56%~77%。而我国在部分关键领域,核心技术仍然受制于人,一些数实融合关键核心技术仍由发达国家掌控,数字技术对我国实体经济的激励作用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同时,我国数实融合领军人才和跨界人才缺口较大,影响了数字经济更好赋能实体经济。
“目前,数字技术尚未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地融入实体经济中。制造业是数实融合的关键环节,但我国制造业数字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钱锋说。
2021年,我国制造业数字化渗透率为22%,全球平均水平为33%,德国、韩国、美国则分别为43.9%、43.6%、36%。我国不少制造企业对数字技术的应用仅停留在办公、服务等环节,能够在产品全生命周期应用数据资源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消耗等的企业不多。
此外,操作性数据基础制度尚未建立,数据价值尚未得到充分释放。我国也提出一些建立数据产权、数据要素流通交易、数据要素收益分配、数据要素安全治理等数据基础制度体系,但具体实施路径尚需探索。由于数据基础制度有待完善,目前的数据交易不活跃,数据应用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数实融合的推进。
“因此建议全力推进数实融合科技攻关,突破关键技术‘卡脖子’难题。”钱锋补充说,比如实施数实融合科技创新重大专项,加快补齐工业认知智能、大规模异构互联、智能调控等技术与工业软件短板;鼓励龙头企业联合高校院所,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建立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开展垂直行业数实融合关键技术协同创新,提升技术解决方案供给能力;前瞻布局重点行业数实融合战略科学家、领军人才及团队引育,加强数实融合复合型人才培养。尽快编制数实融合重点领域人才培养指南,推动高校优化课程体系建设,主动适应数实融合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同时,要着力打造“智造新实体”,以“产业大脑”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大力推进数实融合应用示范,引导实体企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打造“智造新实体”。通过数据协同与AI赋能,构建集市场需求、研发设计、原料采购、资源配置、生产制造、绿色低碳等为一体,需求快速感知和供需精准匹配的“智慧大脑”,形成普惠、敏捷、低成本的数实融合新路径。鼓励龙头企业牵头打造“链主”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小快轻准”的数实融合解决方案,有效协同和深度赋能上下游企业,让产业链供应链更具韧性,打造数据驱动的数字化、智能化、柔性化的产业链新业态。
最后,应出台数实融合发展指导性文件,制定重点产业和领域数实融合分类指导原则。落实《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加快数据资源登记、公共数据共享赋权、数据要素流通使用等试点,为数据要素更好赋能实体经济提供制度和机制保障。鼓励探索数据模型化、知识工具化、软件服务化等数据要素价值创造新模式。制定数实融合技术标准,构建包含数据、测试、评估等服务的产业服务生态,为打造数实融合全产业链条提供支撑。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