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崔雪芹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3/3/5 13:55:50
选择字号:
王汝芳委员:以打造权威数智平台为抓手 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迫切需要加快构建以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为代表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以阐释中国理论、指导中国实践、传播中国价值、提供中国方案。

王汝芳 受访者供图

“然而,当前学术成果的发表方式和评价体系并不利于创新,尚无法满足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乃至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需求。”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常委、研究室主任王汝芳告诉《中国科学报》。

经过调研,他认为存在几方面问题。一是原创思想、突破性创新成果由于思想超前、与主流意见不符,不易被接受;二是以学术头衔评价成果和能力的现象并未根除,年轻学者课题申请和成果发表困难;三是西方标准主导和行政标准过度,致使评价结果失真;四是一些学者为获得国际刊物认可,迎合西方导向和偏好;五是数据资料共享不足,对知识积累和高水平研究造成了障碍。

基于此,他提出四方面建议。

一、打造权威自主公益平台,构建新型数智基础设施。

建议由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领导小组和教育部主导,利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建设面向哲学社会科学的权威性、公益性学术成果公开发布和全量评价的平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数智平台(简称“平台”)。平台采取实名认证制,可上传、查阅、评价成果资料并自动实现基本筛查和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可追溯且不可篡改。

二、改革成果公开发表机制,促进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改革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发表机制,要求拟在学术期刊公开发表的成果,须先上传平台;成果通过政治立场审核、学术不端审查后即可在平台公开发布,作者可根据自我评估和偏好选择意向再发表期刊;成果一经发布,期刊编辑和社会公众即可查阅、评议和引用。

发表机制改革后,作者不必为发表而刻意迎合期刊和主流观点,将极大地促进原创和突破性成果涌现。基本事项审核、审查通过后即公开,可有效杜绝“首发权”纠纷,有助于学者专注于学术研究。公开获取最新成果便利化,学者可及时优化自己的研究工作,期刊可更有目标地进行选题策划与组稿约稿,学术研究和传播效率将大幅提升。

三、改革成果评价论证机制,营造良性竞争学术环境。

基于平台的数智功能,可推行实名开放评价,评价者身份和评价结果可选择对公众或特定对象公开,全过程可追溯且不可篡改。学术期刊可根据自身定位和作者意向在平台挑选成果再发表,作为期刊对成果的认证。只想看认证后成果的读者可像往常一样查阅相应期刊。

开放评价的透明度与实名可溯源的机制将促使评价行为更为严谨、认真,将增强学术评价的直接性,避免“以刊评文”。稿源获取和评价结果的公开透明,将倒逼各学术期刊更加“客观、公正、公平”,并逐步提炼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价标准体系。

四、完善数据共建共享机制,促进学术生态良性发展。

原始数据和模型等是形成研究结果的重要依据,往往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微操的空间非常大。现在学术成果发表时,并不需要也不便上传原始数据,造假易,检验难,以致学术造假累见不鲜。借助平台强大的存储能力,可要求成果公开发布时上传原始数据、模型和算法。

“原始数据的公开,对学术不端者是极大的威慑,为成果质量提供了基本保障。数据的共建共享,可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造成社会资源浪费,有利于促进学术生态良性发展;有利于数字资产的积累和盘活,进而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王汝芳表示。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3颗火山玻璃珠证明月球1.2亿年前仍活着 实验室培养干细胞或成为癌症治疗突破点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