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思玮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3/3/4 9:37:26
选择字号:
张伯礼代表:应从源头攥住中医药原创优势

如何“说清楚、讲明白”中医药,进一步激发和释放中医药的功能和价值,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取得新进展、新成效?这是新时代下党和国家交予中医药等多学科领域科技工作者的新问卷。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中医药深度参与抗疫全过程,贡献了中西医结合的“中国方案”,为全世界的抗疫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医药的独特优势进一步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与重视。

“尽管中医药的临床疗效有目共睹,却因其缺乏数字化、客观化的表达,效果评价困难、生物学机制不清,中医药始终存在‘说不清楚、讲不明白’的问题,难以摆脱‘中医药不科学’的质疑。”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告诉《中国科学报》。

中医药传统手工操作的医疗服务方式存在效率低下、质量得不到保障、规模化供给困难等问题,导致中医药学特色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服务质量和水平上不去,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始终没有搭上现代科技快车,中医药现代化进程困局重重,步履维艰。

那么,在“说清楚、讲明白”中医药这一长期、重要、急迫且艰巨的历史重任面前,张伯礼认为,亟需吸收现代科学技术来解决中医药理念先进但手段落后的问题,用公认的科学研究证据向世界解读我们的“抗疫良方”。

反观现代医学近百年飞速发展历程,很大程度上也是得益于诊断和治疗设备的更新换代,并且正在加速从原来的传统医学、循证医学向智能医学转变。

“可以说,现代医学发展的不竭动力正是医工协同及其衍生的高端医疗装备创新发展。中医药的发展也必须插上现代科技的翅膀。”张伯礼表示,没有多学科融合与工程技术介入,不可能把中医药“说清楚,讲明白”,中医药也必将创新乏力、停滞不前,为健康中国、科技强国作出贡献也将沦为空谈。

2018年6月,张伯礼等19位院士提出关于“实施‘中医药关键技术装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建议,得到国家领导人的重要批示。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要研究设立国家中医药关键技术装备重大专项。

在科技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下,历经2年,近百位专家参加了“中医药关键技术装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调研,数易其稿,并经评审通过后上报科技部和国家科技领导小组,已被批准作为“十四五”重大专项备选项目。

“目前,时机已经成熟,并已经有了较扎实的基础。”张伯礼说。

自2017年9月首届未来中医药论坛召开后,经过5年多不懈努力,应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借助现代技术装备发展中医药,已成为行业内外高度共识,各级政府和产业界热切期盼、寄予厚望。通过在广东、四川、江西、上海、天津、北京、陕西、辽宁等地的先行先试工作,融合创新的医工交叉学科技术力量正在聚集,部分省市开始构建中医药联合创新高地。

如何更进一步促进“中医药关键技术装备”创新发展?张伯礼建议:

第一,面向2035年的科技重大专项布局,由科技部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尽早设立并实施“中医药关键技术装备”科技重大专项,从根本上突破目前中医药技术装备科研投入少、研究力量薄弱、研究队伍局限于中医药领域的困境,充分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把中医药原创优势的源头牢牢地攥在中国人自己手上。

第二,统筹国家各类科技计划,重点突破“中医先进诊疗设备、中药先进制造设备”的关键技术瓶颈,破解中医药规模化供给能力不足的难题,大力提升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传统产业改造技术升级,推动中医药先进制造水平提升,为健康中国和科技强国提供战略支撑。

第三,完善中医药技术装备市场准入政策体系,将中医药装备配置纳入医疗服务机构建设要求,将中医药装备服务费用纳入医保支付。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3颗火山玻璃珠证明月球1.2亿年前仍活着 实验室培养干细胞或成为癌症治疗突破点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