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沈春蕾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3/12/28 12:49:07
选择字号:
金纳米颗粒有望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赖仞团队研究获得了直径约3纳米的多肽修饰的金纳米颗粒(Au_CR),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现出特异的抑菌作用,主要通过作用于细菌的细胞膜杀死细菌。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纳米快报》(Nano Letters)。

据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属于革兰氏阳性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微生物,不仅可引发肺炎、脑膜炎、心内膜炎、中毒性休克综合症、菌血症及败血症等多种疾病,还容易引发术后及烫伤后的伤口感染。

文献资料显示,20世纪40年代初,青霉素的发现和应用显著改善了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治疗疗效。但在1942年,研究人员就发现了耐青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1959年,为治疗耐青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引发的感染,临床上引入了甲氧西林,这是一种半合成的耐青霉素酶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两年后,研究人员又证实了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存在。如今,MRSA在全球大部分地区的耐药性检出率已超过30%。

一直以来,万古霉素都是临床治疗革兰阳性菌感染的首选药物,曾被称为临床抗感染的“最后底线”,如今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已出现并呈全球流行趋势。

赖仞团队长期致力于新型抗菌候选药物分子研发,目前识别了超过1000个的抗菌肽,其中,一个金环蛇毒来源的抗菌肽已获得国家新药临床批文。该团队还在天然抗菌肽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改造。

在最新的研究报道中,赖仞团队设计了包含2-3个氨基酸的超短抗菌肽,并通过形成金-硫共价键的方式修饰到金纳米颗粒上,从而得到Au_CR。Au_CR纳米颗粒的形成增强了抗菌活性和稳定性,并且毒副作用小,不易诱导耐药性,综合治疗效果优于万古霉素,具有显著的抗菌候选药物开发特征。

相关论文信息: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lett.3c03909

Baidu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