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付丽丽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23/11/26 20:01:17
选择字号:
专家详解:“历史最暖年份”为何寒潮频繁来袭

11月以来,我国已先后遭遇两次寒潮天气。11月24日,寒潮影响接近尾声,中央气象台解除寒潮预警。

然而,据中央气象台预报,预计26日至28日,一股较强冷空气将影响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北大部地区,气温普遍将下降4℃至6℃,内蒙古中部和东北地区东部部分地区可达8℃至12℃,内蒙古东南部、黑龙江东部、吉林中东部辽宁东部等地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雪。

与之相对的是,国家气候中心此前正式对外发布,一次中等强度的厄尔尼诺事件已经形成,并表示2023年极有可能是1850年以来历史最暖的年份。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专家周兵介绍,厄尔尼诺事件将加剧全球变暖趋势。从历史上十余次厄尔尼诺事件监测情况来看,中等强度及中等以上强度厄尔尼诺事件大约可使全球年平均温度上升0.1℃。

统计也显示,厄尔尼诺会使得影响我国的冷空气的总体强度偏弱,北方地区出现暖冬的概率也会增大。那么,如此寒潮是否“打脸”厄尔尼诺?

对此,周兵表示,据国家气候中心统计资料看,1961年-2022年(top15强寒潮中)强寒潮活动主要出现在11月,占全部强寒潮的38%。由此可见,11月是我国寒潮活动的主要月份。

“暖冬并不意味着没有寒潮,而且厄尔尼诺和暖冬的关系也并不是完全对应的。”周兵说。比如2015-2016年是本世纪以来最强的厄尔尼诺年,而2016年1月,我国却遭遇了一次广东大范围下雪的超强寒潮。历史上其他厄尔尼诺年,像1987年11月,就出现了1961年以来最强的强冷空气寒潮过程;1998年(厄尔尼诺的次年),也出现了一次显著的寒潮降温天气。

因此,周兵解释说,即使是厄尔尼诺年,也并不排除冬季出现降温以及强的寒潮天气。最近两次寒潮天气主要与中高纬度大气环流的调整有关,东亚大槽,即北半球中高纬度对流层西风带内的低压槽位置偏西,使得东北等地低涡系统明显,不断有冷空气南下。“某种程度上讲,其与季节进程有关系,跟厄尔尼诺没有直接的关联。”周兵强调。

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今年冬季可能会前冬偏暖,后冬接近常年,冷空气相对活跃。对我国南方来说,尤其是华南等地,降水比较频繁,但出现像2008年那样的冰冻雨雪天气可能性较小。

“厄尔尼诺对全球和我国的气候的影响和规律是比较明确的,但是它在不同的年份呈现出的一些主要特点还是有所差异。”周兵说,因此,厄尔尼诺并非等同于暖冬,寒潮并未“打脸”厄尔尼诺,也未“打脸”全球变暖。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征集|2024基金放榜!你杀出重围了吗 1吨月壤可产50人1天饮水
肉眼可见!JUICE将飞越地球和月球 航迹云带来更多气候变暖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