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喻琰 来源:澎湃新闻 发布时间:2023/11/20 10:47:48
选择字号:
黄岩:“至少80%的科研不一定适合转化”

·“至少有80%的科学研究是不一定适合转化的,有些研究属于基础科研,离市场很远,更适合国家作为科研项目去投入;而投资人喜欢的项目首先要有足够大的市场,如果专业性很强,但市场很小,投资人也很难去进行市场化投资。”

·“相较于过往商业模式创新企业,现在的科创类企业因为科学技术含量高,转化周期长;科创类企业依靠自有的资源体系和知识经验可以实现从0到1的突破,但接下来1到100的阶段,对他们来说则是相当陌生的,需要有跟过往不一样的服务机构对接科创企业服务,帮助有潜力的科创企业打通科创生态中的各个要素环节。”

领中资本合伙人黄岩最近又多了一个身份:复旦大学工程与应用技术研究院的博士生。入学面试时,导师问他,“你一个学经济做投资的,为什么想要读工科博士?”

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专业,同时取得了复旦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和伦敦大学学院(UCL)计算机专业硕士学位的黄岩,2016年创办领中资本,专注于投资初创期、成长期的先进制造、人工智能、新材料等硬科技企业,投资过联影医疗、蓝箭航天、追觅科技、森兰科技等项目。

面对导师的询问,黄岩坦言,除了自己一直有读博心愿外,利用工作之余在复旦校园里接触到更加系统的理工科知识,这将有利于自己看透硬科技项目。

眼下,科技已经成为投资人的主旋律,“不管以前是投哪个领域的基金,现在都会投‘科技’”,但对于资本市场来说,当下算不上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季节,资金来源趋于单一,项目回报周期长……要成为一名好的科技投资人,黄岩认为必须保持不断学习新鲜事物的习惯。近日,黄岩接受了澎湃科技(www.thepaper.cn)的专访,聊了聊硬科技投资。

适合转化的硬科技成果很少

除了自己投资的项目,黄岩近年也经常以评委身份参与各类创业比赛,和他刚刚从国企转型做投资人那时相比,当下科技投资确实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投资科技的人越来越多,科技创业项目争先恐后涌现……

投资标的方面,科创板和北交所的指标更偏向硬科技企业,上市周期较互联网时代加长;基金出资人更偏向“投早、投小、投硬”,行业的专注度更高;创业项目中有了更多国产替代项目,商业模式从模式类创新转向关键、核心、底层技术的创新,创始人及团队更加资深等。

资金来源的变化也是科技投资时代的重要变化,目前投资基金中几乎80%的资金来源是由国有资金占据的,各地的产业引导基金成为重要的出资人,而这类出资人和社会资金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并不完全以财务投资为导向,而是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产业集聚的目的。“大家越来越看重可商业化的、科学技术含量高的项目,尤其是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领先性的科技项目。”在黄岩看来,中国进入了一个硬科技投资时代。

科技创新项目前最重要的来源是科技成果转化。但在接触了众多高校科研成果后,他对于科技成果转化这件事有自己的看法,“至少有80%的科学研究是不一定适合转化的,有些研究属于基础科研,离市场很远,更适合国家作为科研项目去投入;而投资人喜欢的项目首先要有足够大的市场,如果专业性很强,但市场很小,投资人也很难去进行市场化投资。”黄岩说,有市场需求的科技成果中,如果项目负责人没有很强的商业化意愿,那也没有办法。但即便是有市场、负责人也有商业化意识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在实际转化中也会碰到非常多的问题。“大部分科学家、科研人员非常执着于技术研发,但做企业的首要任务是让企业活下去,如果不能将产品尽快地推向市场,投资人也看不到希望。”

融资是科创企业的一个重要任务,掌握好融资节奏不仅有利于企业成长,同时可以很好地体现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价值,但黄岩发现,有的创始人并不了解,只觉得融资这件事太麻烦,在早期融资规模过大导致股权被过早稀释。

此外,科创企业的销售大多是面向企业端的TO B业务,作为一家初创企业如何对接上游供应商和下游的需求市场,对于科研出身的创始人来说都是挑战。

需要培育新的科创生态

在黄岩看来,这些问题虽然普遍存在,但也很正常,科研人员的优势是技术,大多数人没有经历过商业化的过程。要帮助科技企业健康发展,中国急需建立新的科创生态。“相较于过往商业模式创新企业,现在的科创类企业因为科学技术含量高,转化周期长;科创类企业依靠自有的资源体系和知识经验可以实现从0到1的突破,但接下来1到100的阶段,对他们来说则是相当陌生的,需要有跟过往不一样的服务机构对接科创企业服务,帮助有潜力的科创企业打通科创生态中的各个要素环节。”

譬如科研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需要有人了解知识产权的内容到底是什么,市场在哪里,从而帮助他们对接可以落地的产业,尽快实现商业化;再如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到中试、量产,有时会面临成本太高和工艺挑战,需要与大型企业合作,中间就需要有人帮他们做匹配和沟通。

正是观察到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这些问题和需求,2021年10月,在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的指导下,黄岩联合多方科创要素牵头成立了上海国创科技创新发展中心(以下简称“上海国创中心”),提供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产业交流、促进产业跨界赋能等服务,帮忙协调沟通对接各类科学家创业需要的资源要素。

在沟通过程中,黄岩协助这类科创企业做了各类细碎的工作,自称自己是一位服务者,“科研人员虽然性格清高,但为人真诚,只有真正和他们交朋友,才有可能合作。科创企业至少都需要8-10年的成长时间,投资机构的心态必须要改变,要陪着企业长跑。”

眼下,国家整体在重视科技创新,在黄岩看来,这是好的趋势,只有从国家层面上开始重视,各行各业需要的资源才会围绕科创企业集聚起来。

储能这个风口该投还是要投

目前在政策利好的推动下,新能源尤其是新型储能无疑是投资人眼中最火的赛道之一。在黄岩看来,随着国家能源结构调整,原来以太阳能、风能、水能和生物能为主,现在开始强调向以风电、光伏、核能、氢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转型,“储能在当下的市场需求极其庞大,跟光伏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一样,伴随成本降低、整体效率提升,其商业模式也将变得可行,所以储能绝对是值得关注的赛道。”

即便当下储能赛道竞争激烈,但黄岩认为“该投还是得投”,“不可能每个项目都好,就像新能源汽车起初也是很多人投资,多的时候有200多家企业在做新能源汽车,但现在除了传统厂商,剩下的只有五六家能成为新势力的最终玩家。”但黄岩认为,风险投资特别是早期的风险投资,允许大家去投资一些高风险、高回报的项目,“新型储能正迎来百花齐放的时候,人才集聚创新,资金集聚,但最终会优胜劣汰,筛选的过程也很残酷,不一定是技术好一定跑得出来。”

黄岩指出,当前储能投资市场可以用两个关键字来做个概括:多元化和快速增长。多元化体现在应用场景多元化、储能技术迈向多元、整个储能产业链上企业百花齐放;快速增长体现在储能需求快速增长、储能行业的投资也在快速增长。上海本地的储能项目需因地制宜,结合本地的产业特色,推动新型储能技术的创新试点示范,通过试点示范,带动存量、引进增量,完善产业链条。

风口也好,泡沫也好,黄岩认为,理性的投资人不会因为项目是不是处于风口而跟风投资,不把追逐风口当作投资依据,“有些风口是政策的驱动,有些风口可能是资本市场的追逐造成的,但企业最终能否成功,还是要回到商业本质,有没有技术的壁垒,找准差异化的商业模式,“一个好的投资项目,一是项目本身要好,二项目估值要合理。”

大模型的投资机会在垂直领域中

今年3月,OpenAI、百度、谷歌、微软先后发布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产品,以GPT-4为代表的新一代生成式预训练大模型的发布,标志着人工智能再次迎来新的里程碑。

作为投资机构,黄岩今年曾组织和参与过多场关于AIGC大模型论坛的讨论,也看了不少关于大模型的投资项目。黄岩认为,AIGC正在加速新一轮技术浪潮来袭,由于“机器人本体+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应用,未来可能会替代大量重复性简单劳动,但他目前还未参与到具体的大模型投资项目中,一方面是“投不起”,“大模型项目的投资并不是一般的投资机构可以轻易涉足的”,另一方面投资风险也很大,“因为技术迭代速度过快,当前国内的大模型底层技术领域与国外的科技巨头OpenAI之间,技术上又存在一定差距,所有人都说自己研发出了大模型,但没人能弄得清楚到底底层用的是什么模型,商业模式是to C端还是B端收费。”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确保投资人能够获得盈利,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但黄岩强调,大模型在垂直应用领域、一些细分场景中依然有商业价值,“目前来看,大模型在B端的商业模式更加清晰、更具商业可行性、更具可投资价值。可以找到一些投资机会。”比如当下在金融、法律、政府等领域的日常工作中,更多在鼓励国有模型私有化部署,模型的训练效果和效率都会更好,还有医药、新材料等方面的研发方面有很多应用价值。黄岩说,但目前还没有看到已经建立了护城河的很好的项目。

日常生活里,黄岩也在经常使用大模型、Chatgpt帮忙处理一些基础的工作,他认为,当下应该去主动拥抱驾驭人工智能,包括通用人工智能在内的先进科技,在未来,人工智能会成为每个人的“私人助理”,不仅会改变每个人与手机电脑互动的方式,还将颠覆软件行业,引领新一代计算机革命,更好的服务于生产生活;而不会使用人工智能的人,很有可能会面临被人工智能时代淘汰的处境。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6000年古迹揭示石器时代建筑者的工程智慧 森林可持续经营:给陆地碳汇扩容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