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发布时间:2023/10/5 9:44:01
选择字号:
百岁院士李德生:一本“活着”的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史

?

石油在我们生活当中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一个为国家找石油的人,他的重要性更加不言而喻。《吾家吾国》主持人王宁探访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石油地质工业的奠基人之一李德生,李老就是一本“活着”的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史。今年已经100岁的他参加过新中国八次重大的石油会战,几乎踏遍了祖国的每一个油田,他还是大庆油田的主要发现人之一。

缘起:摘掉祖国的“贫油国”帽子

没有石油,飞机、坦克、汽车就是一堆废铁,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当时中国的石油工业勘探开采技术落后得太多了。“一滴汽油一滴血”成为那个年代的残酷写照。那个时候有一些西方的研究者普遍认为,中国是一个贫油国家。中国真的没有大油田吗?青年李德生目睹了国家的落后状况,选择前往荒凉的大西北为国家找石油。

王宁:您现在做什么工作?

李德生:我现在在写回忆录。

王宁:有哪一个片段是您印象最深的?

李德生:我1945年在四川重庆中央大学的地质系毕业。那个时候玉门油矿的一个矿长,到学校里找我们地质系的系主任,他说你地质系有多少毕业生我就要多少。我们系主任就征求大家的意见。当时我和另外两人报名了。

王宁:那一代学地质的学生,都是当时的“宝塔尖”,为什么您那么坚定去那么苦、那么远的地方?

李德生:抗日战争时,我亲眼看到黄浦江里有日本的一艘旗舰,大炮轰隆轰隆轰隆地放。那时候就知道要刻苦的学习,学会了技术报效国家。

出油:荒原三点定乾坤

“大庆油田”大会战几乎是每个中国人都知道的历史,李德生是大庆油田的重要发现人之一。1959年9月,李德生肩负着“寻找大油田”的重任来到大庆。当时正是东北最冷的季节,想要在茫茫的雪原当中确立井位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李德生能依靠的仅仅是一套地图和一个罗盘仪。三天三夜,李德生和同事们定下三个井位点。三个多月后,三个预探井相继出油。他们发现的是一个世界级的特大砂岩油田。大庆油田的横空出世,翻开了中国石油工业崭新的一页。

王宁:大庆油田当时其实也面临问题,这到底是个大油田还是小油田?好油田还是坏油田?

李德生:活油田还是死油田,三句话。

王宁:那时候还是一个疑问句,得需要您去解答这个问题。

李德生:对。地质部的地震队在松辽盆地的北部进行了地震详查,他提供了一比十万的地震T1层的构造图,大庆草原的北部有三个大构造,每一个构造的面积是100平方公里到300平方公里。这意味着地下可能有大的油藏。

王宁:当时原本的计划是围绕着第一口井,2.5公里,进行打井,是您主张说我们要到三大构造层去。

李德生:这三个构造,它隆起的幅度比较高,不是有油就是有气。所以第一天定了这一口井,第二天又定了喇嘛甸的一号井,第三天又定了杏树岗一号井,三天,每天定一口井。

王宁:所以这是改变中国大庆油田格局的三天三夜。

传承:江山代有人才出

李德生见证并参与了新中国石油工业从小到大,从弱变强的历程。新中国石油开采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饱含着这位百岁老人的智慧和付出,快过101岁生日的他,依然在不断思考着中国石油地质的发展和中国能源的未来。在李老的书桌上有一张便签,上面写着八个字:立志、敬业、勤奋、真言,这是他的人生格言,也是他一生的践行。

王宁:您现在其实还在奋斗,这个征程并没有结束。

李德生:是啊。到2030年的时候碳达峰,到2060年的时候达到碳中和,这个任务就很艰巨。我这辈子看不见了,我寄希望于年轻人,一代接一代来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

(原标题:吾家吾国丨独家专访百岁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德生)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实验室培养干细胞或成为癌症治疗突破点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6000年古迹揭示石器时代建筑者的工程智慧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