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在多体非线性量子干涉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任希锋教授研究组与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光科学研究所Mario Krenn教授合作,基于光量子集成芯片,在国际上首次展示了四光子非线性产生过程的干涉。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光学权威学术期刊《光学》。
?
用于实现四光子非线性量子干涉的集成光量子芯片 中国科大供图
量子干涉是众多量子应用的基础,特别是近年来基于路径不可区分性产生的非线性干涉过程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尽管双光子非线性干涉过程已经实现了二十多年,并且在许多新兴量子技术中得到了应用,直到2017年人们才在理论上将该现象扩展到多光子过程,但实验上由于需要极高的相位稳定性和路径重合性需求,一直未获得新的进展。光量子集成芯片,以其极高的相位稳定性和可重构性逐渐发展成为展示新型量子应用、开发新型量子器件的理想平台,也为多光子非线性干涉研究提供了实现的可能性。
任希锋研究组长期致力于硅基光量子集成芯片开发及相关应用研究并取得系列重要进展。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研究组同Mario Krenn合作,通过进一步将多光子量子光源模块、滤波模块和延时模块等结构进一步片上级联,在国际上首次展示了四光子非线性产生过程的相干相长、相消过程,四光子干涉可见度为0.78。而双光子符合并未观测到随相位的明显变化,这同理论预期一致。整个实验在一个尺寸仅为3.8×0.8平方毫米的硅基集成光子芯片上完成。
该成果成功地将两光子非线性干涉过程扩展到多光子过程,为新型量子态制备、远程量子计量以及新的非局域多光子干涉效应观测等众多新应用奠定了基础。
审稿人一致认为这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工作,并给出了高度评价:“该芯片设计精良,包含多种集成光学元件,如纠缠光子源、干涉仪、频率滤波器/组合器”“这项工作推动了集成光子量子
与技术研究领域的发展”。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364/OPTICA.474750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