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广立 来源:中国科学报微信公号 发布时间:2022/9/27 9:47:35
选择字号:
接棒“黄金一代”!中国数学新生代站上这一大赛领奖台

 

“跟其他学科不太一样的地方是,数学只有对和错。”

“数学是比幸福稍微高一点的东西。”

“学数学某种程度上意味着追求自由。”

9月26日,2022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简称“阿赛”)公布获奖名单。本届阿赛吸引了数十个国家的超5.5万人报名,最终产生77位获奖者,共同分享400万元奖金。他们中,超半数是“00后”,是阿赛史上最年轻的“数学新生代”。

新生代是如何“玩”数学的?他们为何如此“迷”数学?在第四届阿赛获奖名单揭晓这天,我们选取了4位“95后”和2位“00后”获奖者,听听他们与数学的故事。

陈泽坤:数学让我收获很多能“哇”一下的快乐

学霸档案:陈泽坤

第四届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金奖。生于1996年,湖北武汉人,2015年考入北京大学本科,研究生直博保送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研究领域为数论。

陈泽坤的导师是北大“黄金一代”代表人物之一刘若川。谈及他当初选导师的时候,开始“不敢找他”,担心“问的都是愚蠢的问题”,内心OS是:“我会不会妨碍中国数学发展?”

以下为陈泽坤自述。

大概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我就发现了平方差公式:3的平方是9,9减1之后可以写成2×4;4的平方是16,减1之后可以写成3×5。那时刚刚学习加减法、乘除法,觉得自己发现了一个很神奇的东西,但后来才知道,这个东西早就写在了课本里。

我的确喜欢数学,但从小到大,我从来就不是那种最顶尖的学生。我都是在有一些比我厉害的人的环境里长大的,所以我一直知道总会有比我厉害的人。

2018年1月,偶然的机会我参加了《最强大脑》,节目组说我是“数学怪才”, 但我觉得自己算不上怪、也算不上才,只有数学能沾上点边。我的胜负心特别弱,抱着去玩一玩的心态,很快就被淘汰了。

从小到大参加了不少比赛,获得过一些奖。上大学之后参赛就少了,一方面基础数学的比赛不多,另一方面做研究才是主业,是真正需要关心的东西。

做研究就像走一个很大的迷宫,可能只有一条路能通过去,大部分走的都是死路。做研究的日常就是在死路和死路之间溜达,所以也需要心态非常好吧。

现在北大读博,我的工位就在未名湖畔,韦东奕老师就在我隔壁,我经常看到他拿着水杯从我门口路过去打水。北大的环境特别好,有时候碰到想不出的难题就出去散步。校园里有很多猫,一出门就可以撸猫,一边撸猫一边想问题,有时候效率反而更高。

这次参加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有道题目是在马桶上想出来的。我那天还发了条朋友圈:为什么人在马桶上的时候思维最活跃?莫非是某种精神上的反作用力?随着粑粑叮当一响,你的灵魂就上了天堂。

我从第一届就开始参加阿赛。这个比赛非常快乐,因为做研究、写Paper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经常就会比较累;但是参赛做出来题的当下就是很快乐的,这有点像吃大餐和吃零食两种快乐一样。

我快要博士毕业了,还是想接着做研究。倒不是因为数学非常伟大而去做,而是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会收获很多能让你“哇”一下的快乐。但是这条路也并不好走,假如有一天我感觉自己做不动了,再考虑别的事情吧。

姚远:对我来说数学就是好玩,做研究也是

学霸档案:姚远

第四届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金奖。1998年生,籍贯上海,麻省理工大学博士在读。此前,他曾获得第二届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优秀奖、第三届铜奖。目前主要从事代数组合方面的研究。

以下为姚远自述。

我从小就喜欢数学,喜欢做各种数学题。家里有块小黑板,我很喜欢在上面推理做题,有时也会跟我爸讨论。我爸虽然是工程专业,但他对数学也特别感兴趣,教会了我很多学校里没有的东西。

初中时,我参加了一个美国高中(Phillips Exeter Academy)举行的数学比赛,出的题目特别有意思。我觉得这个高中应该也很不错,所以在初二结束后就去读书了(这个高中在数学方面的确数一数二)。后来,我就进入麻省理工学院读书了。

大学的数学和中学有很大不同。高等数学更抽象,需要通过实例以及练习把抽象的概念转化成自己的直觉。大二那年,我和张盛桐一起参加了学校的暑期科研活动,顺着赵宇飞老师的思路去做等角线问题。结果出乎意料,我们不但解决了原来的猜想,还证明了一些比原来猜想还要强的结论,最后这个成果发表在《数学年刊》上。

我现在主要是做代数组合方面的数学研究。组合数学对我来讲最美的地方,就是可以从完全不同的概念中找到联系。比如卡特兰数是组合里特别基本的数列,但可以表达特别多的东西,有特别多的应用。简单的定义也可衍生出复杂而优美的结构,这个让我非常着迷。

我有点脸盲,所以没有什么特别印象深刻的数学家,公式定理里的人名我都记不住。对我来说数学就是好玩,即便现在做研究比较辛苦,但也觉得是一个很好玩的事情。

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是我这几年参加的唯一的数学竞赛。阿赛还是挺不一样的,它对所有人开放,没有门槛,而且题目涉猎方向很广。我很喜欢。

我还挺喜欢在网上潜水。预赛结束后知乎上讨论挺多的,我有些题没做出来,也正好看看别人的思路。以前的奖金我拿来付学费了,今年获奖的话,我会把奖金存起来,用到该用的地方。

卢维潇:能一辈子与数学为伴,就心满意足了

 

学霸档案:卢维潇

第四届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金奖。1998年出生,四川成都人,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目前在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数论(自守形式和算术几何)方面的研究。

以下为卢维潇自述。

我在数学方面有强烈的兴趣和好胜心,特别喜欢和同学们一起参加各种数学竞赛,每个阶段我都会遇到志同道合的同学。在北大有很多可以一起讨论数学的同学,大家找一个教室,一起探讨数学问题,互相激励。北大是数学学子的天堂,一点都不为过。

我现在在MIT读博,研究方向是数论,具体来说是Langlands纲领与算术方向。大家都说数论是数学的皇冠,她有很多看起来很简单但直到现在都没有被解决的问题,这非常吸引我。另外数学与很多学科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相当于解开了不同的谜题,是最让我快乐的。

要品尝这种快乐也非常辛苦,得从长篇累牍的论文读起。最开始,我感觉论文跟山一样——每篇论文都有看不懂的地方,论文之间还会相互引用,无穷无尽。但是通过一点点的积累,慢慢地就有些拨云见日的开阔了。

我也动摇过。本科也想过学计算机,以后可以去阿里这类大公司;选了数学后有段时间受周围同学的影响,想换到统计、金融这种更好就业的方向,但最终父母鼓励我继续做纯数学研究,坚持自己的梦想,尽管他们不太清楚具体的内容。我很感谢他们的支持,帮我坚持了基础数学的道路。

我最崇拜法国数学家塞尔,现在得快100岁了,还健在。他28岁拿下菲尔兹奖,是当时最年轻的。塞尔著作非常多,对数学里的各个方向都有贡献,有一句玩笑话,就是说你无论搞什么方面,你都会见到他的定理。

这些年,我发现数学比我想象中还要广阔。中学时我觉得那些巧妙的数学题很有意思,当时答应数学老师以后也要回来教数学,就感觉非常幸福。上了大学,发现数学原来这么美,就像一座精巧搭建起来的大厦。这种触及灵魂的感动,也许只有真正的数学工作者才可以体会。

很感谢阿里巴巴举办这样比赛,让更多人知道数学这样的“高冷”学科。至于奖金,我会请同学们“搓一顿”,然后把钱给我妈。我对物质也没什么追求,现在读博也有工资。未来,我希望能一直做数学或者教数学,如果能一辈子与数学为伴,我就心满意足了。

周胜铉:数学是比幸福稍微高一点的东西

学霸档案:周胜铉

第四届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银奖。1998年生人,籍贯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平南县。本科毕业于兰州大学,2019年保研至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BICMR)攻读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微分几何方向研究。

以下为周胜铉自述。

常有人说,数学是更本质的东西,数学要揭开生活中的迷雾。但我不这样想。我觉得数学更像是某种滤镜,就像我戴的眼镜一样,它可以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去重新看待日常生活。或者说,数学提供了日常世界另外一个方向的入口。

我喜欢观察。比方说我妈妈织毛线帽,一圈一圈往外织,越织感觉越扭曲,如果你知道黎曼几何里的比较定理,这其实就是曲率问题。

直到高中我才了解到有各种的数学竞赛,真正接触数学还是在本科阶段,但绩点也比较一般;参加比赛面对那些从小就经历各种培训的同学,我完全没有竞争力。

做数学总有些艰难时刻。在北大读博,我的导师是田刚老师。记得有一个小猜想 (或者说是小问题)我们都觉得是对的,我就想方法去证明它,但一直做不出来。每次见田老师,他都要问我进展,但都没有突破,压力很大。后来才发现,那个猜想原来是错的。

我感觉做研究,一个靠运气,一个的确是要花时间的。我没什么天赋,可能时间花得比较多吧。我崇拜数学家黎曼,因为他的工作很有开创性。我也比较欣赏今年刚拿菲尔兹奖的June Huh,我听说他想得很慢,但是想得很深刻。从他身上我学到,学数学没有捷径可走,我也是想得很慢的那种人,还是要多花时间。

我觉得,选择数学不仅仅是选那些快乐的瞬间,还包括在做出问题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的痛苦、煎熬,看不到突破希望的虚无。这种长期的状态,才是真正数学的选择,而不是为了最后得到那一点点快乐。

平常我喜欢看些杂书,最近刚看完尼日利亚作家阿契贝写的《瓦解》。我也喜欢跑步,这让我可以胡思乱想,比较放松。

学数学、做数学,对我而言好像比较自然而然。上本科之前会考虑要不要转行:要赚钱要么去大厂、金融公司;求安稳,就去做公务员。但是这几年,我越来越少去追问这个问题。在数学家共同体里,我们做数学,是因为数学是比幸福稍微高一点的东西。

张盛桐:我有点天赋,但有多少我也不知道

学霸档案:张盛桐

第四届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银奖。2000年生,籍贯上海,麻省理工学院本科毕业,即将前往斯坦福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曾获2016年奥数金牌。

以下为张盛桐自述。

大一时,我和师兄姚远、赵宇飞老师等几位导师在一起研究一个等角线问题的课题。当时我妈让我通俗解释一下这个课题有多难,我跟她开玩笑说,这个问题如果能完全做出来的话,就能发美国《数学年刊》——那是全球最好的数学杂志了。

没想到,三个月之后,我们真的把它做出来了!然后真的发了《数学年刊》。

赵宇飞老师最激动,因为他对这个问题了解非常深刻,知道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我只知道这个问题非常重要,但没想到它那么重要。说实话我根本不知道数学研究是怎么回事,就想着能做出来就做出来,做不出来也没办法。

我觉得我的天赋是不错的,但究竟有多少天赋我也不知道。小学二年级学到除法算余数,一直搞不清楚余数是怎么回事。当时数学成绩很差,后来读了一本叫《数学魔鬼》的书,就突然开窍了。

我对数学的理解一直在变化:上小学的时候,觉得数学这点东西一年就可以学完;到了初中,觉得数学三五年就学完了;到了大学,我觉得数学我一生都学不完。以前我觉得数学就是做题,比谁做得多、做得快;现在,我发现数学除了做题外还有很多有意思的东西。

我觉得数学最美妙的地方是,必然中藏着偶然,然后偶然藏着必然。有些规律有可能是上帝刻在宇宙里的。

目前我感兴趣的领域是组合数学,特别是极值图论。你在一个图上画上几条边,最多能围成多少个三角形?最少能围成多少个三角形?研究这些问题,大部分原因是觉得好玩:它们表述起来很简单,但背后有很多深刻的原理,大部分都是近几年才为人所知,也是数学家关注的热点。

我不算慢热,但是能热多久就不知道了。在MIT读本科时,大二有阵子感觉学不进数学,就去搞机器学习了。三个月后我发现我还是更喜欢数学,就又回到数学上去了。

这次参加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我感觉预赛难度增加很多,决赛比较顺利。后来我跟另外一个赛道的同学聊了一下,结果很尴尬:他是做分析的,我是做组合与概率的,我听不懂他在说什么,他也听不懂我在说什么。

我的生活里也不只有数学,我还在学外语、搞编程,偶尔跑跑步、冬天去滑雪。接下来,我会继续去斯坦福大学读博,希望能在博士期间作出一些贡献吧。

尚鉴桥:我不会觉得太菜了或者就这样放弃吧

学霸档案:尚鉴桥

第四届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优秀奖。2002年生,湖北武汉人,2018年入读清华大学丘成桐英才班,学习方向是几何。曾获丘成桐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几何与拓扑方向的金奖。目前已从清华大学毕业,正在巴黎萨克雷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尝试新的研究方向。

以下为尚鉴桥自述。

很小的时候,父母就有意培养我的数学学习,经常单程两个小时把我送到武汉学习数学课。那段时间算是我的数学启蒙。

大学刚考入清华时,我很爱玩、很疯,根本不想学习。后来被朋友带去了讨论班,在讨论班上养成了深度思考的习惯,就感觉从水里被拉起来了。

我不仅喜欢做题,也喜欢出题。我觉得我出题还算比较专业的,之前我自己捣鼓出一个竞赛,让朋友们来做,来了8个人参加,还专门评了第一名、第二名。我曾经担任过学校的数学杂志编辑,非官方的,运维了一段时间。

我们学长建立了一个网站(www.bananaspace.org),我也参与了一段时间,这个网站是个中文数学社区,通过这个网站,让大家用中文就能表达和学到好的数学。欢迎感兴趣的朋友来看看。

参加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为了奖金,全球也没有几个数学比赛有这么多奖金的;二是老师跟我们说清华参加的热度没有隔壁北大高,导致他们的成绩看起来比我们好很多,所以老师建议我们没事可以参加一下。所以近期我们参加的人数慢慢多了起来。

在清华4年,我对我自身水平的定位有了非常明确的认知。我们导师有句话让我非常振奋。他说,学数学的总要有一些成绩不那么好的,这样那些真正有能力做数学的同学才能被激励,更有动力去推动数学的发展。所以总要有一批人给真正的大佬提供信心。我当时听完之后非常高兴,我终于找到我自己学数学的意义了!

所以,我的任务就是为大数学家们提供信心,哪怕我明显发现天赋和水平不如别人,我也不会觉得我太菜了,或者就这样放弃吧,我不会这样想。我会想我太菜,那么我可以给他们加油助威,这也是很好的一件事嘛。

后记:中国数学新生代接力“黄金一代”

20多年前,中国数学家田刚带着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数学成果回国,中国数学黄金一代开始萌芽;20年后,“黄金一代”代表人物刘若川、许晨阳、袁新意、肖梁、刘一峰等人崛起,让人们看到了中国数学的希望。9月26日,他们宣读第四届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获奖名单,在他们口中,“95后”“00后”成为获奖主力,年仅16岁的瞿霄宇成为赛事最年轻的得奖人。

看到“数学新生代”人才涌现,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2022国际数学奥赛中国队领肖梁无比感慨。“我们在2000年左右踏入大学校园时,他们刚刚出生;如今他们也展现出自己的数学天赋和研究兴趣,我感到中国数学的传承和责任。”

本届“阿赛”的77名获奖者中,北京大学23人,麻省理工学院11人,清华大学5人,南京大学4人,斯坦福大学4人,普林斯顿大学3人,上海中学2人。今年获奖选手中,年龄最小16岁,00后选手占比超5成,成为名副其实的数学新生代。

4座金奖奖杯,分别由麻省理工学院的卢维潇、北京大学的陈泽坤、布朗大学的饶正昊、麻省理工学院的姚远获得。

当数学竞赛不再成为升学的跳板,当年轻人沉下心来钻研数学,肖梁这个“黄金一代”的代表更多是欣慰。“数学竞赛要办,数学研究要宣传,希望下一代有更好的学习数学、钻研数学的条件,更希望他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做数学研究也好、把数学知识和技术用于从事各行各业也好,数学都是有助益的。”

从第四届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上看到“新生代”接棒的势头,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张勇也很感慨:“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到今年已经是第四届,很高兴看到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不同背景的数学爱好者参与,共享数学之美,希望大家在数学的风景中,也为人生之题解出漂亮的答案。”

“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千百年的传承,凝聚着人类智慧与理性的光辉。各位年轻人,你们正处在自己人生的黄金时代,我们都在期待数学新的‘黄金一代’。”中国数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田刚寄语年轻数学人。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