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操秀英 来源: 科技日报发布时间:2022/8/26 11:20:26
选择字号:
袁亚湘:越来越多中国数学家活跃在国际舞台

◎本报记者 操秀英

“近些年,伴随我国基础研究的稳步发展,我国数学学科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袁亚湘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支持,要稳定支持数学等基础学科,给青年科研人员宽松环境、给他们减负……作为数学界“前辈”、全国政协委员,多年来,袁亚湘在各个场合不遗余力地为基础研究奔走呼吁。

如今,62岁的袁亚湘很欣慰:“虽然这不会一蹴而就,但我们看到了改变,目睹和推动了中国基础研究的进步。”

1988年,在英国剑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以及工作3年之后,袁亚湘回国,入职中国科学院计算中心,成为当时中国科学院最年轻的正研究员。

彼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刚成立不久,袁亚湘成为自然科学基金委首批资助的科研人员。尽管仅有1.3万元,但对袁亚湘来说,这是他回国后开启全新学术生涯的“起跳板”。

此后,在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持续资助下,袁亚湘集结全国优势力量开展优化领域的理论和算法研究,推动了我国优化算法领域的发展与人才培养。

亲身经历让袁亚湘深感:“稳定、长期的支持对基础研究非常重要,尤其是像数学这类学科,通常很难得到其他横向课题的支持,国家的支持不可或缺。”

党的十八大以来,袁亚湘等来了更大力度“国家的支持”。

“政策层面,国家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科技部等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强数学科学研究工作方案》。”袁亚湘说,在政策推动下,科技部设立了13个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学天元基金”也在全国建设了5个天元数学中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还启动了“数学和应用研究”重点专项。

在国家政策推动和数学界努力下,我国在数学领域取得长足进步。

“我最直观的感受是,受邀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作学术报告的中国数学家越来越多了。”袁亚湘说。

国际数学家大会素有国际数学“奥运会”之称,是国际数学界最重要的学术盛会,每四年召开一次。今年7月6日至14日,全球数学家们“云聚”由国际数学联盟主办的第29届国际数学家大会。

此次大会有约200位学界公认的领袖级数学家受邀作学术报告,其中有14位中国数学家在大会上分享他们在各自领域取得的成果与进展。中国数学家(包括海外中国籍学者)受邀报告人数或为历届最多。

此次受邀报告领域包括科学计算、控制理论与优化、概率统计、几何、拓扑、数论、李理论、偏微分方程等当前国际数学前沿领域。

“十几年前,每次被邀请的中国数学家都是个位数。”袁亚湘说,“这个数字的变化,表明我们有一批优秀数学家活跃在国际舞台。特别是年轻人成长迅速,他们有开阔的视野和活跃的思维,加之与国际数学界密切往来,会极大提高我国数学综合研究水平。”

我国数学进步显著的另一标志,是高水平的前沿研究和在国际顶尖杂志发表的研究成果大幅增加,从20年前的几年一两篇增加到如今每年多篇。

袁亚湘说,数学学科的进步必将推动多领域的发展。

“很多变革性工程技术、‘卡脖子’问题看起来是技术难题,但根源还是在数学基础上。”他说,数学是所有自然科学和工程的基础,也日益成为社会科学的基础,它也是许多新兴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传统的与数学关系密切的物理、天文学、大气科学等领域,到化学、材料科学、 、医学等和数学关系不断加强的领域,数学在建模和求解中的应用日趋平常,在人工智能、计算机模拟、海量数据分析等新兴研究领域,数学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有国家的重视,有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数学更深刻的理解和支持,我们有信心尽快实现从数学大国向数学强国的转变。”袁亚湘说。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