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晨 雷蕾 谌红桃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2/7/11 22:50:30
选择字号:
这所高校“真刀实枪”促教师“下”企业

 

朱新宝在醇醚高级溶剂生产车间现场实验。南京林大供图

近日,南京林业大学携手宁夏佰斯特医药化工有限公司创立林草病虫害防治药物联合创新中心。为共同攻克林草病虫害药物防治难关,这个位于西部边陲的企业拿出了500万元的诚意。

校企合作共解行业难题,教授为企业生产实践把脉,作为一所以林为特色的行业高校,南京林业大学为行业服务、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使命矢志不渝,彰显了一所百年老校的责任和担当。

学校出资鼓励教师“下”企业

近年来,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科技创新驱动提出了更高要求。南京林业大学作为一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凭借学科的特色和优势,不断提高教师服务国家战略、服务行业的意识,提升面向经济主战场科技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南林大化学工程学院就是突出代表。今年3月,该校化学工程学院制订出台了《2022年社会服务项目培育基金实施方案(草案)》。该学院今年拿出50余万元引导和扶持教师深入生产一线,积极开展校企协作的技术研发、转移与转化的工作。

在该院院长徐勇看来,从生产一线承接科研任务,发现关键技术问题,发掘出背后的基础科学问题,是学院教师找准科研方向、提升科学研究效益及社会服务价值与水平的有效途径。

徐勇介绍,该学院引导每位教授至少联系和服务两家企业,每个科研团队至少支撑和服务一个行业知名企业。学院此项工作启动后,广大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纷纷与企业展开洽谈、抛去橄榄枝,仅两个月便签约技术合作项目12项。

校企合作引来千万元投资

南林大化学工程学院的制度与资金扶持引导和推动了教师积极寻找企业合作的积极性,同时也吸引了企业对学校研发团队的长期投资,推动完善了学校产学研协同创新长效机制。

今年上半年,该校化工学院分别与宁夏佰斯特医药化工有限公司、南京森奇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欧诗漫集团公司等企业建立了院企科技创新中心长期合作机制。仅这3个项目就拿到了2250万元的企业投资,为该院教师潜心开展原创技术研发提供了更好的机制和资金支持。

围绕产业需要、企业生产实践需要开展技术研发、技术攻关,南林大化工学院教师近年来开展得风生水起。他们还携手该校林学院、材料学院、土木学院等兄弟学院教师共同进行跨学科技术攻关,在化工企业广阔舞台上播撒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让木本油脂“炼金术”、林源生物活性物与医药技术等一项项技术在企业落地推广。

企业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丰富舞台,是打通人才培养“最后一公里”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南林大与大亚科技集团、德华集团等企业合作,建设了507个校外实习基地和联合实验室。

在南林大,老师带着学生一起下企业,蔚然成风。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带着项目到企业去做,在工厂一呆就是几个星期。

在企业实验室和车间的日积月累,学生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悄然形成,使学用得到有效衔接,避免了学用两张皮现象,打造出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生”共赢的局面。

服务企业的民生情怀代代相传

为行业发展深谋远虑,为企业技术难题风雨兼程,为企业创立辛勤奔波,在南林大,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这样的情怀代代相传。

2002年2月,南林大教授余世袁带领团队成员5人,利用自主创制的生物技术在江苏省东台市扶持创建了全国首家低聚木糖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江苏康维生物有限公司。

“工厂每张图纸、每一颗螺丝和一砖一瓦都倾注了该团队人员的心血。”徐勇介绍,无论是在公司创立之初,还是之后长达近20年的生产运行过程中,团队师生始终坚持在企业生产车间、新技术研发和市场技术支持一线,扶持该企业从无到有到不断发展壮大。

科研团队还助力该企业获得首个低聚木糖饲料添加剂新产品证书,发展成为我国功能性低聚木糖饲料添加剂的行业领军企业。目前,低聚木糖饲料添加剂系列产品行销全国,广泛应用于动保饲料和无抗养殖,每年为养殖行业增收超亿元。

安徽黄山新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黄山市的龙头企业,而在上世纪90年代,它还是一家运营艰难的小微化工企业。

2001年,南林大教授朱新宝带着环氧树脂生产技术来到该公司。“从开始只有一个车间做环氧材料,到产品规划、实验室建设,我帮助公司一步步走了过来。”朱新宝说。

此外,他还为黄山市化工产业发展、化工园区进行规划。2011年,黄山市颁发给朱新宝“黄山市科技合作奖”,这是该市有史以来授予个人唯一的科技合作奖。

朱新宝还带领团队力推上百个科研新品工业化生产,其研究成果撬动每年十亿元级的市场份额,靠科研攻关让无人问津的非食用木本油脂化身“软黄金”,用技术推广扶持造就大产业。

把为百姓谋幸福当作最大荣誉的王明庥院士,把政府、企业、老百姓的需要当作研究课题的张齐生院士,推动创立银杏三大产业的曹福亮院士……在他们以身示范的引领下,南林大教师的一个个成果诞生于企业,诞生于乡间,他们的民生情怀、家国情怀代代传承,在服务企业技术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