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农机地头展现场演示
适用于Y字型棚架果园风送喷雾机 国家梨体系供图
7月9日,由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共同主办的“云上”农机地头展暨现代果园机械化管理关键技术装备集成示范活动在江苏泰兴成功举办。
本次地头展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来自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南京林业大学、江苏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以及相关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共计近3000名行业同仁共同观摩了千亩梨园全程机械化作业的实况。
现场演示环节,国家梨体系果园耕作机械化岗位科学家、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吕晓兰表示,本次活动所展示的产品是在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及江苏省农业自主创新资金项目的研究成果,通过三年的创新研发,针对果园生产中的7个环节,研发出7种装备,11种机型,机型丰富、性能完善,基本形成定型产品。
国家梨体系徐州综合试验站团队成员、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李晓刚介绍了烨佳梨园的新品种选择及宜机化栽培模式。他说,为了提高机械作业效率和减少劳动力支出,选择了易于成花、枝条平展且综合抗病性比较强、好管理的品种,如圆黄、翠冠、苏翠1号。同时为了适于机械化作业,对园区进行改造,如在暗沟、转弯道、幺沟方面做了改进,重点在架势栽培上做了拱形棚架,适合不同机械作业。
此次演示的7个机械化作业环节具体包括了疏花、套袋、植保、割草、施肥、灌溉和采收。其中,国家梨体系果园耕作机械化团队创新研发了适合中国果树栽培情况的两款疏花机械,一种是适用于棚架式的三节臂的柔性疏花机,转速可调,即疏花强度可调;另一种是面向一家一户的手持式的疏花器,比较灵活。采用疏花机械打掉40%~50%的花,后期人工定果所需人工大幅下降,极大降低了人工疏果、定果成本。
在果园植保环节,国家梨体系果实病害防控岗位团队根据江苏地区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制定出病虫害全程防控体系技术规程,明确用药的关键时机,同时也在研究开发用于防治枝干病害的营养液。在施肥方面,传统施肥方式包括开沟、投肥、搅拌、覆土等环节,较为繁杂,而国家梨体系果园耕作机械化团队研究出一种新的施肥方式,直接用撒肥机沿着果树行撒到地表,施肥量可以调控,肥料投放位置一般离树干60~80厘米,随后通过双链深沟机搅拌,将宽深40厘米的土层与地表肥料搅拌,均匀度达到90%以上,不用回土,也不用再做其他处理。
同时,该梨园还集成示范了果实套袋机和全电动多功率可集果输送的多功能采收平台、精确对靶喷雾机、高效果园风送喷雾机、自动避障割草机、移动式水肥一体化系统等,实现了梨园生产全面全程机械化。
据了解,烨佳梨园配备了一系列先进植保、割草、施肥、疏花疏果等机械,经评估,该基地的规模机械化水平达到80%,每亩节本增效大约750元,每千亩节约成本大约89万元,并通过初步测算,购买以上成套装备,连片果园种植面积至少在93.4亩以上才能盈利。并且通过近几年的示范应用,总结了一套标准化梨园全称机械化生产实施方案,形成了一套全程机械化装备配置方案,制定了标准化果园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范,主要解决苹果、梨、桃等落叶果树的机械化技术规范。
本次活动共展示了7个环节,11种产品,烨佳梨园模式显著提升了生产管理机械化水平,为农机农艺深入融合发展树立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典范。华东交通大学机电装备创新研究院院长刘燕德认为,“针对平原地区果园机械化管理的迫切实际需求,通过突破梨桃果园机械化薄弱环节技术瓶颈,创新研发、筛选集成与优化提升作业效率、适应性、自动化水平的地面管理、树体管理、花果管理等果园生产全过程作业机械,切实解决了劳动力短缺、作业效率低、劳动力成本占比过高的产业难题。”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