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金武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2/4/22 16:45:54
选择字号:
“无废公众教育”进校园活动在北京举行

4月22日是第53个世界地球日,主题是“携手为保护地球投资”。今天,生态环境部宣教中心、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百事集团和赠与亚洲携手发起的“百事无废公众教育”项目的“无废知识”第一课在北京开课。

“无废知识”第一课是“百事无废公众教育项目”的“无废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面向北京、杭州等70多所中小学开启“无废知识”第一课,通过专家讲座、学生主题演讲、教师现场授课等多元化形式,向学校发出倡议,号召师生关注垃圾减量和资源的循环利用,共同践行无废理念。

“百事无废公众教育项目”重要成果之一的《无废校园指标体系》在本次活动中颁布。该指标体系由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组织专家团队在充分调研和研讨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组织管理、环境保护、环境教育、环境文化、社会影响等多个因素而制定,包括五个一级指标和多个二级指标,是 “无废校园”建设的指导性文件,也希望在未来能够推广至全国范围,支持全国“无废校园”的建设。

据介绍,“无废校园”并不是没有废物产生,也不意味着废弃物能够全部综合利用,而是一种先进的校园管理理念,旨在最终实现校园内固体废物产生量最小、资源化利用充分、处置安全的终极目标。在校师生在校园内的实践探索逐步扩展到家庭、社会,助力“无废城市”建设。

“无废知识”第一课的课堂上分享了很多简便易行的探索案例,如东城区府学胡同小学的同学们在以图书漂流为载体,在调查的基础上,倡导在班级中开设图书角,倡导图书循环利用。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的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展节水、节纸、光盘行动、废物不废等活动。人大附中附属实验小学用环保戏剧,激发同学们开展校园调查的热情。西城区青少年科技馆赵溪老师以“适可而纸——校园用纸减量微讲座”、助力打造“无废校园”。北京市级骨干教师刘华老师现场带领乡村的孩子们,将身边的废弃物变成科学实验的器材与道具等。

“无废知识”课堂走进校园。主办方供图

据介绍,“百事无废公众教育项目”旨在通过建立试点和在全国范围内传播“无废”理念和知识,以学校为平台,通过学生带动家庭、家庭带动社区、社区带动社会,传播“无废”新理念,助力中国“无废城市”建设。

在过去的一年里,项目除了“无废校园”指标体系,还结合中小学课程编制无废课程和读本,如《无废生活从我做起》读本、《塑料瓶的妙用》课程等,更正在开发无废小程序,公众可在小程序中计算自己的生活碳足迹、学习无废生活案例等。项目更会在未来的两年里走进全国50所学校推广“无废校园”试点。

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副主任何家振表示,“无废城市”建设是加快构建绿色生产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的重要举措,也是我们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切实行动。学校是传播‘无废’理念和实践的重要平台。”

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副秘书长房志表示:“随着‘无废城市建设’生态环境社会治理理念的提出和近期工作部署,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 在环境治理方面积极发挥桥梁作用,在无废城市建设过程中做出了积极尝试。‘无废校园’作为‘无废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无废城市’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6000年古迹揭示石器时代建筑者的工程智慧 森林可持续经营:给陆地碳汇扩容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