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文静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2/4/9 11:47:58
选择字号:
“螃蟹”为什么是癌症的代名词?

2010年,印度裔美国医生悉达多·穆克吉的作品《众病之王:癌症传》(以下简称《癌症传》)问世。2013年,该书被首次翻译成中文在国内出版。

《癌症传》一书不仅让穆克吉获得了2011年的普利策奖,还被《时代周刊》评为“1923年以来有影响力的100本英语书之一”。一位医生业余写作却拿了美国新闻界的最高荣誉、成了出版界的顶流,其作品影响力可见一斑。

最近,在首次引进国内的第十个年头,该书的全新译本出版。

WechatIMG81.jpg

《众病之王:癌症传》,[美]悉达多·穆克吉著,马向涛译,中信出版集团2022年1月出版,定价:88元

重译的种子在心底埋下

在新版《癌症传》译者、中国癌症基金会肿瘤人文协作组副组长马向涛办公室的书柜里,摆放着各种不同版本的《癌症传》,有英文原版,也有台版和简体中文版。其中一本被马向涛仔细地用牛皮纸包起来,这就是2013年首次出版的中文译本。

马向涛与这版《癌症传》相遇时,这本书刚刚在国内出版。他用两周时间如饥似渴地读完,深深被书中那些抗癌先驱的故事所打动。与此同时,他也发现书中有些翻译不准确的地方。

马向涛将自己的修改写在书页空白处,还重新翻译了一页发给出版社作参考,可惜后来没有了下文。于是,他将这本《癌症传》用牛皮纸包了起来,放在书柜里,心里同时埋下了一颗自己重新翻译它的种子。

此后几年里,马向涛接连翻译了英国医生加文·弗朗西斯的《认识身体》和穆克吉的另一本书《基因传》。他有个想法——这些都是为重新翻译《癌症传》打基础。终于,2018年春节前,马向涛收到出版社的邀约,重新翻译《癌症传》。

在马向涛心里,《癌症传》具有特殊的分量。马向涛200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获得外科学博士学位,此后长期从事外科肿瘤学临床与基础研究。

每每读到穆克吉在书中所描写的那些史海钩沉,他的思绪不仅跟随作者的笔触融入历史长河,也飘落到自己从医生涯的种种经历之中。这种特别的体会,或许只有亲身经历过抗癌一线的生死离别才能深切感受。这让他重新翻译这部经典之作的愿望愈发强烈。

“《癌症传》不仅是我心中企望的白色巨塔,也是我从医二十余年的人生感悟。读者可以从中系统地了解此类顽疾的前世今生。当这部历经磨难的作品终于尘埃落定后,我埋藏在心底的使命感也得到了充分释放。”他在该书“译者注记”中写道。

认识癌症的漫长历史

重译《癌症传》的几年里,马向涛用外科医生固有的严谨细致来打磨这部作品。这种“较真”不仅体现在文字上,也体现在书的装帧设计中。

在马向涛的坚持下,全新译本沿用了英文原版的封面风格,刻意做旧的斑驳颜色、封面上的红色螃蟹,都是《癌症传》不能缺少的元素,穆克吉正是借由它们传达出了癌症古老的历史和岁月感。

虽然近几十年来人类才对癌症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但人类认识癌症的历史却比我们想象的要久远许多。

穆克吉在书中介绍,早在4000多年前,古埃及医学奠基人伊姆霍特普就记录过癌症。在约公元前400年的希波克拉底时代,希腊语“螃蟹”就作为癌症的代名词首次出现在医学文献中。肿瘤周围经常分布着扩张的血管,这让希波克拉底想起了螃蟹挖沙时的样子。

人类对癌症的认识曾经历过漫长的蒙昧时期。古希腊医学家克劳迪亚斯·盖伦发展了体液学说,认为人体内黑胆汁过量是癌症的致病元凶。这种学说直到16世纪以后,维萨里、贝利等几代解剖学家绘制了解剖图谱与肿瘤结构之后才被推翻。

19世纪中期,麻醉术和抗菌术相继取得重大突破,极大促进了外科医学的发展。外科医生开始拿着手术刀向癌症宣战。

但很快,这种手段走向了极端。美国医生霍尔斯特德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主张扩大手术范围以根治癌症,一名患上乳腺癌的女性,不仅乳房、胸大肌和淋巴结会被切除,肋骨和部分胸腔,甚至肩部与锁骨都可能被切除。病人求生的愿望是如此迫切,即便遭受了如此痛苦,求医者仍络绎不绝。

19世纪末20世纪初,就在“根治主义”风靡全美的时候,在当时的学术边缘地带,放疗和化疗技术开始取得突破,癌症治疗迎来新的契机。

《癌症传》的主人公之一西德尼·法伯就是化疗领域的先驱之一。1948年,在无数次实验之后,法伯发现,氨基蝶呤这种化合物能够在白血病的治疗中起到显著作用。通过化疗治疗癌症的时代大幕由此拉开。

抗癌战场不只在病房里

随着化疗效果越来越显著,法伯的患者也越来越多,经费却愈发捉襟见肘。他意识到,这场抗癌斗争不能只发生在病房里。

当时正值二战后,全美的癌症研究经费都很匮乏。法伯知道,要改变整个美国的癌症研究和治疗现状,仅靠自己的力量是不够的。他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合作伙伴——社会活动家玛丽·拉斯克,她也是拉斯克奖的共同创立者。他们联手游说政府,甚至在《纽约时报》刊登整版广告向时任总统尼克松建言,同时邀请奥黛丽·赫本等明星宣传造势,激发整个社会对癌症问题的讨论。

最终,法伯和拉斯克创立了癌症公益基金、改组了美国癌症协会。他们用20年的时间促成了美国《国家癌症法案》的签署,这部法案让癌症研究获得数以亿计的科研经费,彻底改变了美国癌症研究的面貌。

同时,法伯和拉斯克等人的努力也改变了美国政府和民众对癌症病因的科学认知。1964年,美国政府开始向民众说明吸烟和肺癌的关系,这使得烟草商面临冲击,而与之对应的是,美国男性的肺癌发病率显著下降。

当然,在激动人心的变革与前进途中,也有令人心碎的故事。20世纪70年代,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进行了大量的化疗临床试验,种类繁多的大剂量化疗药给患者带来了各种可怕的副作用。

穆克吉在书中写到,一个11岁的白血病女孩,在化疗以后掉光了头发,精神狂乱,在医院的走廊里游荡、尖声嚎叫。尽管如此,仍有大批癌症患者给医生写信,说他们只要能活下去,愿意付出一切代价。

穆克吉在书中写到,抗癌战争也是一部特殊的军事史,这里面夹杂着优胜劣汰、绵延不绝、毁誉参半、绝处逢生,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伤害、罪孽、遗忘以及死亡。“最终,人类逐渐认识到了癌症的本质。”

穆克吉独具慧眼,选择法伯和拉斯克作为《癌症传》故事的主角,这令马向涛深感钦佩。“抗癌战争从来不只是医学界的事情,而是科学、政治、社会、文化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穆克吉让我们看到,只有各方力量凝聚在一起,才能推动癌症研究和治疗不断向前迈进。”

抗癌斗争仍在继续

如今,人类对癌症本质的认识愈加深入,抗癌手段也不断革新。基因突变致癌理论获得广泛认同,多种基因靶向药物也被研制出来。进入21世纪后,在美国,肺癌、乳腺癌、结肠癌和前列腺癌等已经得到了控制,死亡率逐年下降。

我们就要打败癌症了吗?穆克吉在书后的访谈录中谈到,面对抗癌斗争,过度乐观主义与虚无主义一样都不可取。

与癌症的抗争仍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在马向涛看来,传播知识是凝聚力量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他的办公室一角堆着几个装书的大箱子。《癌症传》重新翻译出版后,马向涛自己买了几百本书,送给同事、朋友和曾经的患者及家属,其中有很多人是他在援藏、援疆时认识的。

在翻译过程中,他也深切感受到通过准确的翻译将更好的内容提供给读者是多么重要。“很多书,读者读不懂,其实是翻译的问题。”

读过很多书的中文译本,马向涛忍不住“吐槽”其中一些翻译,类似“这个人在酒缸里已经淹到发际线了”“你为我搔痒,我就骑在你的头上”这种话屡见不鲜。

“其实,这两句话的中文意思就是‘酩酊大醉’和‘礼尚往来’。”在马向涛看来,所谓翻译腔要么是没看懂原文,要么是没说好中文。

因此,他在豆瓣上创建了一个豆列Page One,贴上了他对上百本书的重新翻译。当然,因为精力有限,每本书他只重新翻译了第一页,这也是豆列名字的来源,以鼓励后来者翻译出更好的作品。

对于《癌症传》的翻译,马向涛自觉已尽己所能。“互联网时代,我们查询一个英文单词的多种释义、某种说法的文化背景都变得更加容易。翻译能否做到贴合语境、描述精准,更多是态度的问题。”

当书里写到,某个学者站在波士顿查尔斯河的朗费罗大桥上,马向涛就会上网搜搜这条河、这座桥是什么样子,去体会人站在桥上会是什么感觉。“就好像我跟作者站在一起,见他之所见、想他之所想。”

这样的翻译很慢,却不留遗憾。马向涛说,接下来他可能会翻译一部更大部头的书,而他依然会这样做。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6000年古迹揭示石器时代建筑者的工程智慧 森林可持续经营:给陆地碳汇扩容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