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晴丹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2/3/4 19:12:45
选择字号:
赵皖平代表:运用数字化技术开展长江保护工作

微信图片_20220304160209.jpg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科院副院长赵皖平 受访者供图

“由于长江流域岸线长,区域经济比较发达,长江流域保护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科院副院长赵皖平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指出。

目前存在的首要问题是,对“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重要性认识不够、重视不够,对严峻形势认识不清,仍然存在以破坏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谋取经济利益的现象,特别是一些企业只看重经济利益而忽视应尽的社会责任、环保责任,甚至为了经济利益不惜铤而走险,违法违规超标排污。

而且,技术难度比较高。长江流域涉及1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虽然当前流域内城市和工业点源污染正逐步得到治理,但是以农药、化肥和畜禽养殖业污染为主的农业面源污染,正成为水环境治理的重点难点,全时段全江段做到实时预警及调度不易。

其次,岸线乱占乱用,绿化破坏、滩涂侵占、非法采砂等涉嫌违法行为频繁发生。一些地区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存在差距,污染治理工作进展不平衡,有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和管网建设滞后,雨污管网混错接严重,收集和处理能力不达标,有的地方长期开采矿产后历史遗留问题多。

不仅如此,治理工作还存在“九龙治水”多头管理现象,执法人员力量不足且分散,全面感知系统建设滞后, 缺少全流域统一的监管平台体系。一些地方监管部门存在执法不严、履职不到位的情况,企业违法成本低于守法成本,偷排漏排现象屡禁不止。

在赵皖平看来,应坚持问题导向,树牢源头治理、综合治理的理念,以统一体系、多维数据、全面协同“三位一体”为原则,建设智慧长江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对长江干线全流域、全天候、全方位的监测,助力涉江保护从“多头管理”向“综合治理”全面转型。

赵皖平建议,要建立全要素生态体系,开展全维度保护。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围绕具体业务需求,整合执法力量,努力实现长江全流域、全方位的监管和预警,加快构建长江保护一体化的全要素生态网络监管体系。建设全维度长江保护数据库,打破数据孤岛,对汇集来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和统一管理,对接现有水务、生态环境、港航、公安系统相关业务数据,全力构建长江保护数据资源中心库。构建长江监测网,通过物联感知系统串联成网,沿江布设视频监控点位、无人机空中监控、卫星高分影像对比,实现对长江岸线、自然保护区、企业、船舶等全维度监控。

其次,还要搭建智慧化综合管理平台,构建研判模型。接入采集数据,综合展示视频图像数据、在线监控数据,结合智能算法,自动识别违法行为,及时有效推送预警消息,实现非法捕鱼、非法采砂等执法任务的流转、调度和处置。推动长江大保护工作网格化、智能化治理,把长江经济带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建设一号工程来推进,通过沿江科学布设视频监控点位,视频、雷达、无人机监控,卫星高分影像对比,将物联感知系统串联成网,实现水陆空天全领域监控。采用精准化的分析研判模型,通过数字识别,智能船只检测算,建立完善非法捕鱼、非法采砂数据模型,对可疑船只行为特征进行比对分析和研判,科学优化沿江执法基地、人员设备配比,完善工作标准体系。

并且,要实行高位推动高标定责,落实建享并重。党政部门主要领导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调度,亲自推动,统一思想,明确思路,积极提供强大政治保障。发改委(长江办)、海事局、长航公安局、生态环境局、水务局、农业农村局等有关部门,结合工作实际采取包保制,从算法开发到预警推送、协调调度拿出具体举措,定人定时定责。以“共建共享”“边建边用”为目标,把共同建设项目、共同享有资源贯穿于智慧长江平台建设全过程。以智慧长江平台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推广为抓手,加快推动基层数据的统一采集、汇聚和共享,促进涉江保护业务协同联动。

最后,要完善机制高效运行,提升管理水平。持续完善执法体制机制,拟定接收预警+出警+执法+反馈的闭环制度,形成联动综合的执法体系,切实提高执法效率和水平,综合各涉江职能部门一线执法队伍的执法力量,为平台高效运行夯实基础。通过平台运行,运用智能化、智慧化手段,将长江巡查执法从人防向技防转变,采取科技手段,提高执法效率实时识别预警、雷达视频算法攻关。运用5G、大数据、云计算方法,扩建物联感知体系、接入相关部门现有业务平台数据,实现非法捕捞、非法采砂、非法倾倒垃圾等的智能监管,联合各职能部门,对非法捕鱼、采砂等行为,在频发区域进行多轮模拟演练,建立平台样本数据库,引导施行绿色治理模式。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3颗火山玻璃珠证明月球1.2亿年前仍活着 实验室培养干细胞或成为癌症治疗突破点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