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金武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2/2/23 17:16:41
选择字号:
北京去年流向津冀技术合同达5434项

2月23日,北京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京津冀协同发展相关情况。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科技协作处副处长王伟林在会上表示,2021年年,北京全年流向津冀技术合同达5434项,成交额350.4亿元;中关村企业在津冀设立分支机构达9032家;京津冀基础研究合作专项累计投入约5000万元,资助项目 100余项,部分项目成果已实现了应用。

王伟林介绍,为深化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三地科技主管部门形成了“1+3”工作机制,共同编制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年度工作要点,签署了《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合作协议(2018-2020年)》等一系列框架协议。

京津冀三地共同设立了基础研究合作平台,在“京津冀一体化交通”“智能制造”“精准医学”等领域共同资助基础研究项目;支持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河北长城汽车联合建立首个京冀联合实验室,设立京津冀科技创新券;推动753家创新机构服务京津冀科技型中小企业,设立大气、环境综合治理联合研发平台。

依托应用场景提升科技成果示范辐射效应,三地充分发挥北京在5G、AI、工业物联网、边缘计算等技术优势,为北京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应用开放“高含金量”的场景条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利用科技金融资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在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下设立国投京津冀科技成果转化创业投资基金,目前10亿元投资基金累计投资项目23个。三地建立了技术交易数据信息共享和工作联动机制,定期交换技术交易监测数据,推动技术合同额稳步增长提升。

京津冀还围绕装备制造产业,聚焦化工、钢铁、模具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围绕医药健康产业,推动北京先进适用技术产品在津冀地区示范应用,围绕现代农业产业,强化京冀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支持首都科技资源优势与河北张家口赤城县农业资源条件紧密结合,初步形成“示范园+科特派工作站+产业示范基地”产业模式,深化现代农业和产业科技合作,助力精准脱贫。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6000年古迹揭示石器时代建筑者的工程智慧 森林可持续经营:给陆地碳汇扩容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