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珉琦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2/12/23 13:10:21
选择字号:
6200万年前的“小可爱”要上春晚啦

2023年央视春晚吉祥物“兔圆圆” 。央视供图

蓬松毛绒的外形,活泼治愈的萌态,层次分明的大眼睛,“万物有灵”的东方表达……12月22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吉祥物形象“兔圆圆”正式亮相。这也是春晚40年历史上首个集纳了无数受众的喜爱倾向、经过系统详实的大数据调研所生成的春晚吉祥物IP。

但如果你以为这只是一只软萌的小可爱,那就小看了它。“兔圆圆”真正的门道隐藏在它标志性的四颗门齿上。

它们取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下简称古脊椎所)的科学家所发现的“安徽模鼠兔”化石生态复原形象,有着距今约6200万年前“兔祖先”的典型特征,更是暗示着过去300年兔形类研究中一个经典科学问题的重要线索。

化石2.jpg

化石模鼠兔的头骨。 古脊椎所供图

复原图.jpg

模鼠兔复原图。 古脊椎所供图

兔、鼠到底是不是一家

生活中,我们无论何时见到兔子,它们总是一副忙碌的样子,它们时时刻刻都在不停地咀嚼食物。这是因为兔子的门齿会不断地生长,如果不能充分磨牙,门齿就会快速向外生长,过长的门齿会让兔唇无法闭合,不能正常进食,严重的还会导致死亡。

对兔子而言,它们是用生命在磨牙。而对科学家来说,这对门齿也相当重要,古脊椎所研究员李茜告诉《中国科学报》,这是兔类与其他哺乳动物得以区分的标志性特征。

不过,在哺乳动物中,拥有终生生长的大门齿,除了兔子还有老鼠,所以,兔和鼠一直被认为有密切的关系。李茜提到,早在1735年,现代分类学创始人、博物学家林奈就把兔和鼠一起列入了啮型动物。

“直到200年后,有科学家开始指出兔和鼠大门齿形态的差别,而且兔形类上颌的大门齿之后还藏着一对小门齿,明显要比啮齿类复杂。不仅如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寻找出二者之间更多的差异,转而提出兔和鼠之间是没有亲缘关系的。”

这场争论整整持续了近100年,它也引出了兔形类研究史上一个经典的科学问题:在生命演化史上,兔子到底处于哺乳动物这棵大家族之树的什么位置?

“寻根问祖”是古生物学家的看家本领,想要知道兔形类到底是如何起源的,它和啮齿类有没有亲缘关系,唯一的办法就是从化石中找线索。

模鼠兔、东方晓鼠同“根”生

从20世纪60年代起,中科院组织开展了大规模华南“红层”考察,在古新世地层中发现了亚洲特有的哺乳动物群,这也给探讨啮齿类和兔形类起源问题提供了契机。

20世纪70年代,古脊椎所野外考察队在安徽潜山的同一层位(时代为早古新世,距今约6200万年前)发现了几件重要的头骨化石,上面就保存着大门齿。经过我国古哺乳动物学家、古脊椎所研究员李传夔先生的研究,它们分别被命名为安徽模鼠兔和东方晓鼠。

见到模鼠兔标本的第一时间,“火眼金睛”的李先生就曾风趣地自言自语道:“兔子吗?兔子妈?”后来经过详细的形态学研究,李先生发现安徽模鼠兔的特征与兔子十分相似,提出它可能是兔形类的祖先类型。而东方晓鼠可能已经具有啮齿类特有的“啮”的功能,接近啮齿类的祖先类型。

“更关键的是,研究还发现两者之间存在很多相互交混的特征,兔和鼠的祖先类型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李茜补充道。

争论已久的兔形类和啮齿类的起源,共同在安徽潜山找到了它们各自的“根”。有人戏言,这真正显示了“鼠兔一家亲”:连最古老的化石都保存在一起。

1980年,李先生把有关模鼠兔和晓鼠的研究带到了美国匹兹堡卡内基博物馆举办的“啮齿类起源国际学术会议”上,当时他就提出了“鼠兔同源”的观点,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在20世纪之前,古生物学家主要从化石的形态学特征判读生物类群的亲缘关系,到了分子生物学快速发展后,证据就变得越来越充分了。

2005年,Asher等人在《科学》杂志上发文,把化石与现生兔形类的形态学特征数据与分子生物学数据结合一起分析发现,在新生代早期,兔形类的祖先类型正是与啮齿类一起从其他有胎盘类动物中分化出来的。而这项研究也得到了2013年大数据矩阵分析结果的支持,兔形类与啮齿类的祖先类群直到新生代之初才姐妹分离,各自走上了独立演化的道路。

至此,“鼠兔同源”得以盖棺定论,兔子起源之争终于划上了句号。

“兔圆圆”=中国科学故事+中华传统文化

在帮着兔子寻找祖宗这件事上,李传夔先生功不可没。除了安徽模鼠兔,1965年,他研究了我国北方始新世的兔形类化石,其中包括当时世界上时代最早、形态最原始的兔形类——洛河卢氏兔(距今约4600-4300万年前);2007年,他又和团队在我国内蒙古二连盆地的早始新世地层中发现了远古道森兔(距今约5300万年前),这一介于模鼠兔和兔形目动物之间的兔子刷新了洛河卢氏兔的年代纪录,获封“世界第一兔”的称号……

正是有了李先生等老一辈古生物学家所带领的研究团队在祖国大地山川戈壁上奔走几十年,一步步将空白逐一填满,才使得我国拥有了兔演化近乎完整的化石证据。

不得不说,2023年春晚吉祥物“兔圆圆”不仅包藏了传统文化中生肖兔的意蕴和美感,同时,也让中国科学家卓越的科研成就和坚韧的科学精神熠熠生辉。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