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防控校园筛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供图
《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管理技术服务指南》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供图
近年来,我国近视发生率呈高位态势,近视发病年龄不断提前,近视已成为影响我国国民尤其是青少年眼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2020年9到12月,国家卫健委全面开展了近视专项调查,覆盖了全国8604所学校,共筛查247.7万名学生。结果显示:2020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其中6岁儿童为14.3%,小学生为35.6%,初中生为71.1%,高中生为80.5%。2020年总体近视率同比上升了2.5个百分点。
在刚刚结束的第八届国家卫生健康标准委员会学校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院长谢立信主持的《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管理技术服务指南》顺利通过了答辩。这是谢立信院士近视防控研究团队在该领域潜心研究的又一项目。
该《指南》为卫生组织推荐标准,提供了3-18岁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管理的健康教育与咨询、近视风险监测预警、视力健康检查与评估、视力综合干预与动态管理的指南,适用于开展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管理的各类机构,如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妇幼保健院、中小学生卫生保健机构、学校等。
沿海与内陆地区儿童青少年近视率有差异,沿海地区近视率、高度近视率“双高”
2018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2018年8月30日,教育部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八部委制定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旨在解决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不断攀升,近视低龄化、重度化日益严重,这一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问题。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学术提升计划的支持下,谢立信院士主持的《我国重大危害眼病防治的创新研究》项目将近视防控列为三大研究方向之首。自此,谢立信院士组建团队,开始在近视防控领域砥砺研究。
项目组利用空间分析技术从时间和空间角度分析各省份学生近视的时空分布规律,探索近视情况的“热点区域”,研究显示1995-2014年我国7-18岁学生的近视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近视率随机分布,近视率区域差异明显,同时存在空间聚集,研究发现山东、江苏、安徽、上海为高聚集区域,海南、广西等地为低聚集区域。项目组通过分析2014年全国31省市290879名学生的近视率情况,发现沿海地区高于内陆地区。
2020年,近10%近视学生为高度近视,而且占比随年级升高而增长,在幼儿园6岁儿童中有1.5%为高度近视,高中阶段达到了17.6%,高度近视的危害仍不容忽视。通过分析比较高度近视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学生的患病情况发现,沿海地区初中生显著高于内陆地区。
“东部沿海地区儿童青少年学业压力大,用眼负荷大或是近视发病率高的原因。家庭要关注户外活动和锻炼时长,控制电子产品使用,减轻课外学习负担,监督避免不良用眼行为,保障睡眠和营养,改变“重治轻防”的观念。距离用眼小于20厘米、持续阅读时间大于40分钟为近视危险因素。自然光环境下每天户外活动2小时及以上,为近视保护因素。”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副研究员郭振介绍。
聚焦儿童青少年近视低龄化,地区近视防控宜因地制宜
2020年,小学低年级学生近视率(20.7%)较2019年虽增长1.4个百分点,2020年,各地6岁儿童近视率均超过9%,最高可达19.1%。小学阶段近视率攀升速度较快,从小学一年级的12.9%快速上升至六年级的59.6%。平均每升高一个年级,近视率增加9.3个百分点。
作为近视防控的关键一环,八部委《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要求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加强考试和升学管理,改善硬件设施和视觉环境,强化体育锻炼,定期开展视力监测,加强视力健康管理、建立考核评估机制等措施。
“此外,经研究,近视也受到性别、年级、日照时长、气温、海拔高度、经度、纬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角膜屈光科副主任医师龙克利表示,“各地区在政策制定的过程中应充分结合本地实际,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
针对学校校医配比较低、自身资源不足等问题,江苏省提出可以采用购买服务等形式来加强学校卫生保健机构建设,浙江省提出可以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本底数据普查和跟踪监测工作,借助外部力量解决部分难题。为推进校园防控措施落实,辽宁、河北、浙江等省提出将近视防控工作作为学校年终考核、班级评优评先、班主任与任课老师年度考评的依据,把防控近视工作纳入学校的日常管理范畴和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评定体系。
“但是疫情常态化期间,网络课程的普及和户外活动时间的减少,加重了儿童青少年的用眼压力。虽然国家卫健委、教育部已出台多个文件从照明、教学设施和条件等多角度入手开展儿童青少年的近视防控工作,但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近视率仍不断上升且呈现低龄化趋势。”龙克利介绍。
家庭教育仍不能“缺位”,儿童青少年是自己眼健康的主人,科普教育仍任重道远
国家八部委以及各省(市、自治区)出台的《实施方案》开篇就提出了家庭防控近视的6条倡议性措施,强调家庭对于保护儿童青少年视力的重要影响。前期有研究证实儿童青少年周末时间和寒暑假学生户外活动远低于平时,近距离用眼时间高于平时,这提示家庭对儿童青少年的影响至关重要,家庭增强防控意识对于保护儿童青少年视力具有重要影响和决定性意义。
项目组在研究中发现,有很多家长及学生近视防控基本知识缺乏、存在较多认知和行为误区,如对于可以有效控制近视发展的调查问题中,未被证明有校的近视防控方式眼贴(25.79%)、视力康复训练(71.91%)、防蓝光眼镜(42%)等被大量选择并认可,而被认为是近视防控有效方法的角膜塑形镜认可比例仅为27.66%,另有18.42%家长认为,可以通过近视手术治愈近视、39.68%没有带孩子进行过散瞳验光检查。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眼视光学科副主任医师冷林强调:“家庭应时刻关注孩子视力健康、增加户外活动和锻炼、控制使用电子产品、减轻课外学习负担、避免不良用眼行为和保障睡眠和营养。学生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主动学习掌握科学用眼护眼等健康知识,养成健康习惯,积极关注自身视力状况,自我感觉视力发生明显变化时,及时告知家长和老师,尽早到眼科医疗机构检查和治疗至关重要。”
标准化、自动化、智能化,助力近视防控系统提升
2019年2月,教育部正式批复青岛市为“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改革试验区”后,2019年12月,青岛市正式出台了《青岛市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
“面对沿海地区儿童、青少年近视呈现出近视患病率偏高,我们力求搭建标准化、自动化、智能化,重点防控高度近视的主体框架。”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眼视光学科主任杜显丽介绍。
除此之外,在青岛市教育局的统筹下,项目组牵头成立了青岛市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质控中心,对各学校开展的近视防控工作进行质控与指导。
同时,质控中心也对青岛市各年龄段儿童青少年视觉健康和近视信息进行精确统计,对儿童青少年入校筛查和视力档案建档规范进行体系建设、质量控制和专业指导;研发了儿童青少年眼健康预警防控智能信息平台。
该平台可实现政府部门、学校、家长多方分权限浏览,所有检查数据的一键上传、家长便捷扫码查询、长期追踪视力变化、系统干预防控近视,覆盖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各个年龄段,对不同视力状况的学生“分类施策”,采取针对性的科普教育、预警提醒或医疗干预措施,实现政府、学校、家长和医疗机构的有效沟通和协作。
“在智能化建设方面,项目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基于眼底彩照检查数据,提取分析高度近视图像特征表现,对高度近视眼底改变倾向患者预警,并在病变早期进行引导就诊干预。值得一提的是,人工智能技术也可对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眼球参数等内容进行监测,对不同年龄段青少年近视发生风险及发展趋势进行多维度智能评估与预测,通过数据积累进行人工智能近视预测,推进防控智能一体化建设。”郭振介绍。
医疗机构依托筛查的档案数据,对存在视力下降趋势和轻度近视的学生进行分档管理,针对性地实施相关预防近视措施。并基于儿童青少年近视筛查的结果,引导检查结果异常的学生至医疗机构接受专业、详细的检查评估与干预,实现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闭环管理。
“儿童青少年的近视防控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也是一场持久战、攻坚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杜显丽强调,要以切实提高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水平为目标,政府、家庭、学校、学生、医疗卫生机构协同推进,坚持综合防控、科学防控、精准防控、有效防控理念,健全儿童青少年防控格局,最终实现我国近视防控的新突破。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