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全国碳市场累计成交额达85.8亿元 |
2021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同比降低3.8% |
记者从生态环境部了解到,截至2022年10月21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行总体平稳有序,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96亿吨,累计成交额85.8亿元,市场运行总体平稳有序。
“总的来看,经过第一个履约周期的建设和运行,全国碳市场已经建立起基本的框架制度,打通了各关键流程环节,初步发挥了碳价发现机制作用,有效提升了企业减排温室气体和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的意识和能力,实现了预期目标。”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在近日举行的生态环境部10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说。
我国碳市场于2021 年7月16日正式启动上线交易,是全球覆盖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生态环境部近日发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2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我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于2021年12月31日收官,累计运行114个交易日,共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年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约45亿吨二氧化碳,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79亿吨,累计成交额76.61亿元,配额履约完成率为99.5%。
李高说,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重点从五个方面扎实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一是健全全国碳市场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二是强化数据质量管理。三是进一步强化市场功能。四是进一步完善国家自愿减排交易机制,研究制定相关的交易管理办法和配套制度规范。五是加强市场主体能力建设。
《报告》显示,在实施《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三年期间,全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次PM2.5 排放量分别约下降367万吨、210万吨和125万吨,同时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1亿吨。
经初步核算,2021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降低3.8%,比2005年累计下降50.8%,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6.6%,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6.35亿千瓦,单位GDP煤炭消耗显著降低,森林覆盖率和蓄积量连续30年实现“双增长”。
《报告》指出,2021 年以来,中国积极落实《巴黎协定》,进一步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中国已建立起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制定中长期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战略,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编制实施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
《报告》还阐述了中方关于即将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COP27)的基本立场和主张。《报告》指出,COP27将是气候多边进程的重要会议。中方愿全力支持COP27主席国埃及举办一届成功的缔约方会议,期待与各方一道将COP27打造成为以“落实”为主题,以适应和资金为成果亮点的一次大会。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