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破国外垄断,国产甘蓝新品种在长江流域大面积推广 |
一粒甘蓝种子的故事 |
|
10月10日,在位于长江中游的湖北嘉鱼县潘家湾镇,国产甘蓝长势良好。(受访者供图)
手撕包菜、干锅包菜、包菜蛋饼……一道道物美价廉的美味菜肴背后是国产甘蓝育种技术的突破壁垒,是科学家打破国外甘蓝种子垄断的孜孜努力。《中国科学报》日前从湖北省嘉鱼县获悉,中国工程院院士方智远率领团队与当地企业联合攻关,在当地选育的甘蓝新品种“思特丹”打破国外垄断,已成为长江流域越冬甘蓝主栽品种。
扑下身子,半个世纪研究一颗包菜
甘蓝,俗称包菜、卷心菜,源于欧洲。
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美国、荷兰等国家已开始大力研究、应用先进的育种技术,而我国应用的还是产量低、抗性差的地方品种,优良品种必须靠国外引进。当时我国南方种植了一种从国外进口的、叫做“黄苗”的甘蓝品种。1967 年,这个品种的百万亩甘蓝突然出现大面积只开花不结球的现象,方智远与专家们连夜赶往广东,看到地里一片片未熟抽薹的甘蓝,农民蹲在地里掉眼泪,他从此下定决心一定要研发出我国自己的品种。
在方智远团队半个多世纪的苦心研究下,一个个优质甘蓝品种相继诞生,基本实现了春甘蓝良种的国产化。然而截止到2018年,越冬甘蓝品种依然长期被一些发达国家垄断。湖北金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经理张建建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以往市场上国产甘蓝种子占比较低,九成以上都是进口品种,种植户没有选择空间。因为供大于求,进口种子销售部门口凌晨两三点排队的情况时常出现,而且价格还贵。
如何打破国外垄断,让农民用上物美价廉的种子,让老百姓一年四季都吃上优质国产甘蓝?方智远团队决定在长江中游的蔬菜大镇——嘉鱼县潘家湾镇开展品种选育实验。
方智远团队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越冬甘蓝育种主要负责人张扬勇介绍,嘉鱼县地理气候具有典型的长江流域特点,也有一定的蔬菜种植基础。在嘉鱼选种育种,需要克服很多困难,关键时期需要不停的北京、湖北两地赶。刚开始几年也很不顺利——首先要解决的是越冬甘蓝的耐寒性问题,耐寒性有了,产量不好也不行;产量可以了,颜色能不能达到要求、口感好不好又成了问题,“怎么尽快赶上乃至超越国外品种”是研究团队必须攻克的难题。
张建建回忆:“刚开始几年,北京的研究团队一下火车或飞机,就转车到嘉鱼,一下车就下地,蹲在地里观察、分切、尝味,进行各种研究分析,在地里一待就是好些天。”南方的冬天,通常是湿冷刺骨、冻手又冻脚。为了提高效率,他们经常是晚上坐车,白天下地。经过近10年的努力,到2018年,耐寒圆球甘蓝“思特丹”终于修成正果;2019年该品种“大爆发”,亩产值突破一万元。据当地媒体报道,2020年疫情时,很多外地蔬菜运不进来,种植在地里的“思特丹”,为当地蔬菜稳产保供发挥了重要作用。
直起腰杆,一粒种子让老百姓致富
“思特丹”又名“中甘1305”,为晚熟圆球越冬甘蓝品种。一包“思特丹”市场售价比进口的同类品种价格要便宜一倍还多。并且在产量上,“思特丹”并不输于国外品种。当地蔬菜种植户的经验是,“思特丹”亩产值最高可达1.2万元,而其他品种只有三四千元,“种这个品种能赚钱!”
2021年,嘉鱼县潘家湾镇以10.08亿元蔬菜产值,跻身农业农村部“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包括“思特丹”甘蓝在内的优质蔬菜让当地老百姓的腰包逐渐鼓起来。
数据显示:“思特丹”推广种植以来,种植面积逐年攀升,已占据长江流域晚熟圆球越冬甘蓝市场份额的近七成……主要流向湖北省内的宜昌、襄阳、荆州、荆门、天门,以及上海、江苏等省市,沿长江流域分布。
张扬勇告诉《中国科学报》,经过连续四年验证,“思特丹”不仅耐寒、高产而且品质优良、可收获时间长,全面超越国外同类品种,彻底扭转了越冬甘蓝种子严重依赖国外的被动局面。
记者手记:
笃定“攥紧中国种子”的决心
一粒甘蓝种子、五十余载春秋、几代科学家、数以万计获益百姓,中国工程院院士方智远团队和国产甘蓝育种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亲历者、见证者,当地老百姓感叹:“院士、专家总是自带胶鞋,一来就扑到地里一整天。”
甘蓝的故事也和很多科学家故事一样,看似朴实无华、波澜不惊,却又意义深远、可歌可敬——蹲在地里,半个世纪研究一颗包菜,为的是“不让农民蹲在地里掉眼泪”;直起腰杆,一粒种子让老百姓能赚到钱,是因为在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与初心相呼应。
当前,我国青花菜、胡萝卜、菠菜、洋葱等高端蔬菜的对外依存度高达90%……这样的局面不改变怎么行?每一个蹲在田间、地头,潜心为国家苦心选种、育种,努力破解一个个“卡脖子”难题的科研人员,都值得全社会尊敬。
“只有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期待更多科学家静心笃志、心无旁骛,笃定甘坐半生“冷板凳”的决心,肯下“数十年磨一剑”的苦功夫,迎来更多“丰收的喜悦”。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