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气象局组织了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AR6)第一工作组报告宣讲会,会议就IPCC国内工作情况,以及第一工作组报告《气候变化2021:自然科学基础》的编写评审、结构内容、中国贡献等情况进行了宣讲。
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双副司长袁佳指出,IPCC发布的历次评估报告成为国际社会认识气候变化问题、建立应对机制的最重要科学依据。“30多年来,中国政府积极推进报告编写进程,深度参与报告的流程和制度改革,发挥了积极建设性作用。”她说。
会上,IPCC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翟盘茂从气候变化的事实、原因和未来可能导致的结果等层面出发,介绍了第一工作组报告的关键结论。
“近期的气候变化范围广、速度快、强度大,数千年未见。”翟盘茂指出,温室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是引起全球温升最主要的驱动因子,此外,甲烷的作用也不容忽视。他表示,气候系统的一些变化是不可逆的,如海洋和冰冻圈的变化,但通过控制温升,一些变化可能会放缓,而另一些变化可能会停止。
此次报告还首次提出了35种产生影响的气候因子,预计全球任一区域都会有多个产生影响的气候因子同时变化。
“控制全球变暖,必须大力、快速和持续减少二氧化碳、甲烷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翟盘茂表示,随着全球温度持续升高,人类面对的极端事件会越来越明显,需要做好极端灾害早期预警,共同努力实现碳中和。
据悉,中国气象局有关领导和专家以及来自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信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等IPCC部门联络员单位代表以及IPCC第一工作组报告相关作者出席了本次宣讲会参会。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